《中国之最》·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

  解说:公元2010年的国际儿童节这天,在中国最大城市最为繁荣的上海南京路上的新世界商场,一座3米高的儿童雕塑矗立了起来。

  爷爷:你知道这小朋友是谁吗?
  孙子:我知道是三毛。
  爷爷:你知道三毛的故事吗?
  孙子:我知道,但是我知道一点点。
  爷爷:爷爷给你讲三毛的故事好不好?
  孙子:好。
  爷爷:他呀,是中国流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儿童形象,是漫画家张乐平爷爷画的。

  解说:公元1947年6月15日,中国上海的各家报摊忽然热闹起来,人们拥挤着购买《大公报》,原来,报上登载了一版漫画组图《孤苦伶仃》,打动了每个读者的同情心。组图的主人公三毛那三根灵动的头发,在向人们倾述人世间的冷暖悲凉,传递着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的向往。
公元1947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夜,一位青年男子见马路边蜷缩着三个流浪儿童,他呆呆地看着却爱莫能助。当他再次路过这里时,有两个流浪儿童已经被冻死。触目惊心的情景深深地刺痛了他,这个人就是《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当时上海年轻的新锐画家张乐平。

  (张乐平说)我发怒,我诅咒,发誓要让我的画笔永远不停地为这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小朋友们控诉,为这些无辜的苦难的孩子们服务。

  解说:半年后,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问世。261幅漫画组图《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250天,创下了当时排长队购买报纸的奇观。从那时候起,“三毛”的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们在为三毛的悲惨遭遇而愤怒和难过的同时,也深深地被三毛在凄苦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所感动。
用漫画来表达作者的胸臆,在中国古已有之,从汉代石刻画像到北魏司马金龙墓彩绘,从五代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到明朝宪宗皇帝绘制的《一团和气图》,无不是蕴含着早期漫画的雏形。虽然,中国古代早已有以讽刺为目的,具有漫画特点的绘画,但并未形成独立的画种。公元1925年5月,上海《文学周报》第172期以“漫画”字样为题头,刊载了中国漫画家丰子恺的绘画,“漫画”名称才正式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诞生在1935年7月28日上海《晨报》副刊上。

  张慰军(张乐平之子):三毛呢,是我父亲在1935年创作的一个儿童漫画形象。他画的时候呢,是一个圆圆脑袋的小孩子,后来他发觉缺了点什么,就随手加上三根毛,一加了三根毛就更活泼了点,他开玩笑的说多加了根毛,也许现在就叫四毛了。

  解说:早期的“三毛”是个调皮捣蛋、谐趣横生的小顽童,画面是以儿童的纯真对应着成人社会的虚伪。那时,中国大部分漫画以成人为主,并配有文字对白,张乐平为孩子们创作的连载漫画,以画代字,有图无文,开创了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先河,使他跻身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行列。
  《三毛外传》是中国第一部儿童连环漫画,200多幅充满童趣的漫画,不但使中国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儿童漫画代言人,而且在世界儿童漫画偶像中,第一次为中国树立了自己的儿童形象。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发生了质的变化。公元1946年5月12日,《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登载,126幅连环漫画,把打日本鬼子的场面描述得妙趣横生,同时也充满了对体制、官僚、战争的讽刺,和对自身的渺小,无所适从的迷茫和无奈。
  作为中国儿童的经典漫画形象,“三毛”所拥有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在世界漫画史上堪称独一无二。美国有米老鼠、唐老鸭,日本有铁臂阿童木,尽管这些生动的形象都是站在智慧、乐天的起点上,但每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格却大不一样。美国画家借助米老鼠、唐老鸭的形象,运用生活中的普遍性的原理,以娱乐为主,展现了山姆大叔般的幽默滑稽和不屈不饶的冒险精神,在博得观众一笑的同时,感受其价值观。日本的阿童木是科幻漫画,这个机器人聪明勇敢,意志坚定,挺直的铁臂象征着日本相当强的往外发展的雄心,它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国的三毛比上述形象多了一层负重的历史背景。贫弱没有使三毛丧失纯真、善良和顽强的品格,苦难也没有掩饰住笑声,三毛呼唤的是人道主义思想,表达的是争取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渴望。
  《三毛流浪记》是悲剧,这在漫画界本来就很少见,而将悲剧用喜剧的形式体现,更是少之又少。《三毛流浪记》从诞生至今,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木偶剧、音乐剧、电视连续剧等数十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改编形式最多的漫画经典艺术形象。在人们心目中,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三毛,似乎已经不是画家创造出来的假象人物,而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惹人同情和喜爱的苦孩子了。

  戴剑国(作家,《三毛流浪记》忠实读者):我小时候经常在马路边的小书摊看小人书,《三毛流浪记》对我影响最深的。

  戴亮(戴剑国长子):就是这本书《三毛流浪记》,其他的书我都扔掉了,只有这本书还在。

  解说:一个画家创造出来的人物,能够得到全中国人民的欢迎、同情和喜爱,并把他当作真有其事的实在人物来关心,这在中国绘画艺术界也是唯一的。

  王龙基(电影《三毛流浪记》三毛扮演者):张乐平伯伯他画的三毛呢,第一个从漫画搬到银幕的,是电影《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是1948年拍到1949年,从解放前一直拍到解放以后,而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个是在上海、在全国放映的第一部国产影片。
  那么这部电影呢,又是1981年,那就是戛纳电影节上呢,就是法国四大电影院连续放了两个月,那么轰动了整个巴黎和法国。

  解说:1949年4月,宋庆龄先生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为三毛募捐展览会,展出三毛漫画300余幅。6天展期,各界捐款可供千余名贫困儿童生活一个多月。宋庆龄先生激动地对张乐平说,您为流浪儿童做了一件大好事,全国的三毛永远铭记您的恩德。
在中国漫画发展史上,很多漫画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三毛这个艺术典型却合着时代的节拍,在不同的历史空间演绎着。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是中国印数最多、最畅销的儿童读物。

  张慰军:三毛题材的漫画,总共出过数百种吧,一共大概有几千万册的发行量,其中包括外文和少数民族的版本,比如说日本、英文、朝鲜文、越南文等等。

  解说:可以说,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都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

  戴剑国:我儿子过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就买了本《三毛流浪记》,你看,上面这么多年数了,戴亮十岁纪念。

  戴亮:还有一本书呢是《三毛从军记》,这两本都留了二十多年了,现在呢儿子已经六岁了,这两本书都给他看了,因为是黑白版本的,现在出来彩色版本了,我又买了彩色版本。

  解说:优秀的作品可以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时间与空间。2007年三毛以阳光三毛的新姿态亮相上海街头,成为有16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中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说,中国连环漫画中的主要人物能站住几十年的,三毛当推其首,这是中国漫画的大事。
除了漫画中的三毛,还有一个“三毛”和张乐平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就是已经故去的台湾女作家三毛。

  (作家三毛说)爸爸,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看了今生第一本书,就是您的大作《三毛流浪记》。后来我长大了也开始写作,就以三毛为笔名,作为您创造那个三毛的纪念。

  解说:1992年9月27日,中国杰出的漫画家张乐平走完了人生82个年头,画笔生涯60个春秋。他笔下的三毛,在中国几代人心中,凝聚成了挥之不去的情结。

总编导 蔡轮 潘伟平
策划 灯影 撰稿 戴剑国 编导 戴剑国 解说 房建新
协助拍摄 张乐平纪念馆

全国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联合体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13年起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