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乐平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开幕,作品不局限于漫画

60幅《三毛从军记》原作首次展出

李君娜

 

 

  今年是被誉为“三毛之父”的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昨天,“回眸——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展。

  展览分“不朽三毛”“绘事春秋”“辛勤园丁”三个板块,展出张乐平先生的400余件作品,作品类型包括漫画、国画、剪纸、时装设计、战地速写、彩塑、小说插图等。其中,精选了中华艺术宫的珍贵馆藏作品《三毛从军记》的60幅原作,首次向公众展出。

  本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展至2021年1月5日,展览地点为中华艺术宫0米层15、16展厅。

“真”是三毛系列作品的灵魂

  张乐平是中国杰出的漫画家。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影响了几代读者,名扬海内外。

  《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是张乐平的两部脍炙人口的连环漫画。其中,《三毛流浪记》是中国美术馆的藏品,而《三毛从军记》则永久留在了上海。张乐平生前将这部连环漫画全部原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现为中华艺术宫藏品,弥足珍贵。他曾说:“以艺术的角度上来说,我个人偏爱《三毛从军记》,但是《三毛流浪记》这一本流传更广。”

  三毛的形象,最早出现在1935年上海《晨报》副刊上。他是上海普通家庭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好胜心强,又会耍些小聪明。这一时期的三毛漫画作品,从儿童的视角来表现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乐趣,开始引起人们关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出现在《三毛从军记》里,既表现了抗战的一面,也揭露了国民党军队腐败的一面。三毛“解甲”之后成了流浪儿。他在旧上海遭受的种种欺凌,唤起广大民众的同情心。三毛这一艺术形象渐渐地被人们接受并认可。

  从不知甘苦的三毛到无依无靠的三毛,艺术形象身份的转变,反映出画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海解放后,张乐平在漫画中依然保持三毛的儿童形象,让他在新社会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评价,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为何有这样超越时代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可以用三个字来赏析归纳,即“广、精、真”。“他笔下的三毛,是当时社会穷苦百姓生活的真实缩影,作品散发着赤子情怀。”可以说,“真”是三毛系列作品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作品艺术魅力经久不衰之所在。

画中能感受儿童美术的快乐

  抗战漫画是张乐平漫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发起成立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参加漫画宣传队,辗转沪、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等地,创作出一大批漫画作品,揭露鞭笞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与残暴,向大众吹响了团结战斗的号角。同时,他也画了一批战地速写,以纪实的手法把前线战士和志愿者的身影真实记录下来。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为后人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抗战印记。

  张乐平以漫画立足,以漫画闻名,但是他的绘画却是超越漫画范围的。自1929年至1992年,张乐平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除了以漫画名满大江南北,他的年画、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中国画等都达到了很高水准。

  在张乐平的画中,能感受到儿童美术带来的快乐。画家在表现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时,并不着笔描绘他们有学上、有书读的无忧,而是掇取儿童在助人为乐中顾此失彼的有趣情节,来揭示他们真诚可爱的精神面貌。如果说“三毛之父”是读者给予张乐平的尊称,那么“三毛爷爷”也许是张老最乐意接受的来自儿童的心声。

——摘自2020年11月11日《解放日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