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恩师张乐平

丁兆庆

 

 

  光阴荏苒,1910年11月10日,天降大任于斯人,在人杰地灵的浙江海盐,诞生了一位男孩,他就是家喻户晓、名扬四海的杰出漫画家张乐平先生。

  张先生出身清贫,天资聪颖,喜爱绘画,业精于勤。一生创作了无以计数的漫画,特别是脍炙人口的“三毛”,广为流传,备受欢迎,奠定了大师辈的基石。几十年来,他的作品给国人甚至海外的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欢笑、教益、思考和艺术的享受。

  吾生于苏州,受到历史古城的文化气息的熏陶以及母亲刺绣的影响,年幼就喜欢图画。在一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爱不释手,并感人肺腑,萌生了我对艺术的追求。我本来学的是电影摄影专业,但向往美术,年轻时经常创作、投稿,时有发表,于是渐渐转向美术之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美协开会时,见到一位慈祥和蔼、两鬓发白的老画家,他就是我敬佩已久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他平易近人,笑容可掬,我们一见如故。后来我经常受邀去张府拜访、请教。张师母冯雏音女士及其子女们都很热忱、真诚,不少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先生作画时,我侍侧在旁,悉心揣摩。我因是专业摄影师,有时带来相机,拍照留念,相交甚欢。

  1982年,我脚踝受伤,张先生得悉后特来我家探望。当时家中没有电话,电梯正在修理。年逾七十的张先生手持拐杖,逐级走上六楼。当我打开房门,见到气喘吁吁的恩师,令我感动万分,热泪盈眶……解放日报高级记者杨美蓉得知后,写了一篇报道,众读者为张先生关爱后生好评如潮。

  张先生是漫画大师,但他不拘一格,常提携年轻画家。例如先生曾领军创作两张大幅漫画,他同戴敦邦等“少壮”画家合作,我亦有幸参加,大家切磋商量,群策群力,圆满完成。我深感老前辈对年轻画家的深情厚谊和融洽气氛。这两画先后登于解放日报,反响挺好。

  对老年人,先生是礼仪有加,丝毫没有“大画家架势”。吾母是苏州的一个普通老百姓,论年龄与张先生相近,很崇敬他。我曾带她去张家。先生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待、和颜悦色,亲切晤谈。事后,吾母对我谆谆教导:“你不仅要向张先生学画,还要学他的为人。”

  曾经有人问我:“你与张先生交往多年,一定收获了不少。”其实我从未为自己要过画,但先生曾主动赠予我三张手迹,每幅都有深深的含义。1977年初的一天,张先生精神抖擞地对我讲:“小丁,‘文革’十年,我不能画三毛,却看到三毛原稿被撕碎在地上,痛心至极。今天我要开始画三毛,先送给你,留个纪念。”随即,奋笔画出一张彩色三毛头像,并书: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重画此三毛头像,特此赠兆庆同志留念。我怀着无比高兴和感慨的心情,双手敬接。该画不仅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三毛,也表达了先生对“四人帮”的痛恨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心情。此画乃是我的收藏品中最珍贵的一幅。

  1986年,我应悉尼大学艺术系之邀,即将赴澳讲学和展览。先生为我们将分别留恋不已。他建议我把众多作品汇编成册,并题写书名:“丁兆庆漫画选”。接着又信手拿来一支大毛笔,书写“奋进”两字,以表鼓励和送行。我总认为自身尚需继续努力,要画些澳大利亚题材,可是在赴澳多年后画册才问世。十分遗憾的是彼时先生已离世,未能见到此书。我把墨宝“奋进”装裱成轴,挂在客厅中,天天见到,既是衷心缅怀,又是鞭策励志。

  光阴似箭,日月似梭,今年先生诞生110年,离开我们也有28年了。他成就至伟,音容宛在,难以忘怀。世人都记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的非凡作品和高尚人品将永存史册。

——摘自2020年11月10日《新民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