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在解放前夕坚持拍摄

 

  1947年6月15日,漫画《三毛流浪记》开始在《大公报》连载。《三毛流浪记》呼唤的是人道主义,这部巨作无情地鞭挞了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无靠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流浪儿三毛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随着报纸的连载,大人小孩都为三毛的经历时而忧愁,时而惊喜,时而伤心,三毛的命运成了当时上海市民生活中的经常话题。

  昆仑影业公司筹备拍摄电影《三毛流浪记》》,引起社会热切期待。1949年初,摄制组成立。2月,选定不足九岁的王龙基担当主演。4月1日,电影《三毛流浪记》在上海外滩正式开拍。


摄制组合影(1949年4月)

  当时,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午夜戒严。摄制组由青年进步文艺工作者组成,总共只有十七人,个个是多面手,敬业、负责、认真,富有正义感,在上海解放前夕的近两个月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尽最大努力坚持拍摄。

  制片人之一韦布在《<三毛流浪记>上银幕的前前后后》(见1982年9月《大众电影》)一文中曾经回忆:“正值《三毛流浪记》租了中电二厂的摄影棚投入紧张拍摄的时刻,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日益逼近上海,大上海外围的炮声清晰可闻,这对我们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大家暗暗使劲工作,决心尽早尽快地把《三毛流浪记》拍出来迎接解放。”

  笔者因工作原因,曾经在上海图书馆翻阅过当年上海的报刊,单是在《铁报》这份报纸上。就发现有关于《三毛流浪记》拍摄情况的多次报道。

  1949年3月29日《铁报》报道:“‘昆仑’之《三毛流浪记》已定四月一日在‘中电’二厂开拍,除了主角三毛由王龙基担任,其余儿童演员则向育才学校转请……不料育才学生年龄较大,不合《三毛》片中所需。临时着急,又拉人向漕河泾艺术馆要求合作。”


1949年3月29日《铁报》

  1949年4月4日《铁报》报道:“今天是‘儿童节’,这是‘三毛’最活跃的一天,而银幕上的‘三毛’,将于今日上午十时在华龙路开拍外景。主演‘三毛’的王龙基,这两天特别高兴。”


1949年4月4日《铁报》

  1949年4月18日《铁报》报道:“自从儿童节以后,人们对三毛已有很深刻的印象。正好《三毛流浪记》此时开拍,在生意眼的宣传上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三毛流浪记》在二厂开拍,速度并不快……临时须要防雾的黄烟没有了,要去到昆仑公司去拿,但是已届午夜戒严之时,停拍了事。”


1949年4月18日《铁报》

  1949年5月14日《铁报》报道:“自从上月时局紧张时,工作暂时停顿之昆仑公司最近又渐恢复旧观。久无招贴之通告牌上自贴出十日在‘中电’二厂拍《三毛流浪记》之通告后已渐呈活跃,连日厂中又修建布景……因为《三毛流浪记》租‘中电’二厂拍戏,为期只有二月,自十号拍过已告期满,正好厂中又无戏在拍,于是《三毛》再‘流浪’回徐家汇厂中来拍,一方面棚中搭起新布景,一方面厂地中所搭之《麻雀与乌鸦》之外景已在改装在《三毛》中派用场。”


1949年5月14日《铁报》

  1949年5月17日《铁报》报道:“昆仑公司的《三毛流浪记》昨日正式在昆仑厂开拍厂地外景,演员除了王龙基演三毛外,其余另有上海社的临时演员十六人,近月来这该算是上海社的一笔大生意了。除了厂地外景之外,‘昆仑’的三号棚又搭了码头布景一堂,以便续拍。昆仑厂中同仁最近又兼任厂中望夜之职,因此日夜工作均紧张。”


1949年5月17日《铁报》

  张乐平家属保存的一份“第二制片厂拍戏通知单”,通知单是1949年5月14日发给辛汉文(影片造型设计)的。这份资料,更是最好的证明,说明解放前夕拍摄工作并没有因时局而有多大停顿,仍在进行。(注:上海解放日为1949年5月27日)


拍戏通知单

  有人提出疑问:“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解放军兵临城下,上海应该是一片大乱,当时怎么可能正常拍摄电影呢?”也有人写道:“1949年4月,已经听到解放军的炮声,此时国民党特务疯狂地捕杀革命者,抓人的‘飞行堡垒’(囚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尖锐的警笛声无论白天黑夜都刺耳震响。大约为了迷惑敌人,摄制组此时却在报上发布了拍摄消息。实际上摄制组根据组织的指使,藏起拷贝后的电影,全部停止工作,各人找关系去躲藏。”

  但是,只要翻阅当时的上海报纸就能知道,当时的上海,午夜戒严,时局确实很紧张,可是白天人们基本上照常上下班,电影院、戏院、舞厅等娱乐场所照常营业,商店照常开着,学生照常上学。大部分上海市民是在一夜醒来,早晨出门时见到马路旁睡着解放军,才知道上海解放了。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办的《三毛生活展览会》(每天有两万人参观)和“三毛乐园会”,不也是在解放前夕的4、5月份大张旗鼓地在举办的吗?也不见有当局阻扰,为什么当时就不能拍摄“三毛”电影呢?解放前夕局势对电影的拍摄工作肯定多少有点影响,但是拍摄仍在尽量坚持,根据本文列举的材料说明了这是事实。


三毛生活展览会现场(1949年4月)

  有文章称:《三毛流浪记》“影片于1949年4月开拍,在不断收到国民党反动派恐吓信的情况下坚持拍摄,到上海解放前夕完成制作。”笔者认为,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制作,是不可能的。有证据显示,影片在解放前只完成了一部分拍摄工作,至少“三毛想上学”“四四游行”“豪华舞会”、“大闹公馆”这些重要场景,以及加拍的“三毛”迎接解放的结尾,都是解放后拍摄的。影片《三毛流浪记》片长约71分钟,上述五个场景就占了约30分钟。其中“大闹公馆”场景,室内一片狼藉,一张蒋介石的画像倒吊在墙上,曾有人以此作为解放前拍摄电影“讽刺国民党,骂国民党”的证据,殊不知这个场景是解放后拍摄的。

解放后拍的“大闹公馆”镜头之一

  有人说:“在解放前两个月,打炮打仗,白色恐怖的时候抓人很严重,所以主创人员都被地下党安排都躲避起来了,包括两位导演都隐蔽起来了,大部分已经拍好的电影拷贝都分别藏起来了。”笔者认为,所谓“主创人员都被地下党安排都躲避起来了”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解放前夕,敬业的、富有正义感的、朝气蓬勃的、勇敢的摄制组人员,一直在坚守岗位。

  关于有文章说“大约为了迷惑敌人,摄制组此时却在报上发布了拍摄消息”,笔者借用文章《<三毛流浪记>和愚人节》的其中一段话回答如下:

  “当时,上海大大小小报刊杂志有数十家,‘抢新闻’是记者们的天职,各种报刊是互相竞争的,电影《三毛流浪记》的拍摄,不管是拍内景还是拍外景,根本瞒不住媒体耳目。拍‘三毛’电影是大众关注的事情,绝不是摄制组想要多家媒体发布拍摄消息就发布拍摄消息,想要不发布拍摄消息就不发布拍摄消息,想要发布虚假拍摄消息就发布虚假拍摄消息。当时报刊上的新闻报道应该是可信的,电影《三毛流浪记》肯定不是1948年就开拍的。”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张乐平家人)

——摘自2019年12月9日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