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宋庆龄、张乐平、柯灵的朋友圈原来是这样啊!

 

 

二十世纪,许多政商文化名流都在上海留下过他们的痕迹。

他们的居所也作为城市记忆被保留下来。据说,上海有 200+ 名人故居。

但要数故居荟萃最集中、名人级别最大腕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徐汇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那样。

“衡复”地区总面积7.75平方公里,徐汇区部分共有优秀历史建筑近千幢,已经挂牌的名人故居有32处。

“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地区

为什么当时名人都爱扎堆住在这?

其实,看看这些写满精致、优雅的老洋房就知道了,绝对是上海版的“比弗利山庄”。

这期“大家·对话——尽在汇讲坛”,我们专选了四所最会讲故事的名人故居,邀您漫步其中。

它们不仅位置相邻,纵贯约1.5公里,而且它们的主人——宋庆龄、巴金、柯灵、张乐平——也是互相认识的老相识。

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3号

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

柯灵故居:复兴西路147号203室

张乐平故居:五原路288弄

四位名人互有来往,关系十分不错。

宋庆龄在张乐平生肺结核的时候,给他送去了当时国内没有的药物。

张乐平则经常带着孩子去柯灵家串门喝酒,也为巴金办的杂志刊物做插图。

而因文字姻缘,柯灵也常和友人聚于巴金寓所书房内,舞文弄墨,笑谈生风。

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出门散步说不定还经常遇见,四位名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四位故居掌门人,带我们徒步寻芳,来一场“阅读名人故居”之旅。

第一站:宋庆龄故居 讲述人:邵莉

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的宋庆龄故居是一幢红瓦白墙的欧式建筑,1920年建成。
这是宋庆龄一生居住时间最长的房子,也是她最喜欢的房子,她曾称它为“可爱的家”。

这栋老洋房最初的主人是一位德国船主。因他的职业身份,整个院落到处可见与航海有关的设计。建成二三十年后,它几易其主。直到1949年春宋庆龄入住,内部陈设才有了现在看到的样貌。

宋庆龄在这栋房子里工作、生活了14年。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邓小平、陈毅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宾。各国元首和人民友好团体也都敲开过1843号的门,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与宋庆龄攀谈。

二楼卧室的沙发、茶几、钟等物件都是她与孙中山一同使用过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套旧式的藤木家具,是父母送给她的嫁妆,也是她与孙中山感情的见证。

Q:下面是宋庆龄亲手给孙中山右手勾画的图样。这要拿来做什么?敬请关注本期《海上畅谈》!

沿着武康路走大概不到700米,我们会走到一位世纪老人的故居,在那里记录了他的喜怒哀乐。

第二站:巴金故居 讲述人:周立民

巴金在武康路113号生活了半个世纪,他后半生的悲欢都与这房子交织在一起。
关于这栋房子的来历,说法不一。直到周立民发现了一张租条。

下面这张租条,上写着:“今收到上海武康路113号房屋1955年7月22日至1955年12月31日止房租计人民币肆佰玖拾元零一角正,此据。”

故居内的每间房间都放着一张书桌,只要有灵感,随时随地都能创作。

那本被海内外思想界、文学界公认“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就是在房子里的一台缝纫机上完成的。

整座房子里最重要的一间,是巴金的卧室。他与厮守28年的妻子萧珊住在这里,伉俪情深,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妻子去世后,巴金还写下《怀念萧珊》一文。

Q:萧珊去世后,巴金将她的骨灰盒摆放在床头前,常年相守。然而,如此恩爱的夫妻为啥没有一张合影?敬请关注本期《海上畅谈》!

到复兴路右转,走大约370米。我们又走到了柯灵的故居。

第三站:柯灵故居 讲述人:朱欣

上海复兴西路147号203室,是作家柯灵的故居。自1959年12月2号迁入寓所,一直到他们生命的终点,这栋建于1933年西班牙风格的公寓住宅承载了柯灵与妻子陈国容41年的记忆。

他们居住在这的时候,都是从二楼的门进屋的。柯灵还在门上贴了张纸,4点之前恕不会客。但其实如果有人敲门,夫人陈国荣都会开门。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柯灵和朋友书信往来频繁。他有两个信箱。原先放在底楼,因为东西太多,每天报纸、杂志、信件放不下,邮局的人又让他在二楼弄了个信箱。

朱欣管柯灵的书房叫“密室”——摆放密集的书室。柯灵每天扎在书堆里学习、写作,他最常用的书是字典。

67岁时,柯灵开始学习英语,书房里现在还堆放着大量他摘抄、默写过词汇、语法的纸张,认真地像个孩子。而他的英文辅导老师,正是当过中学校长的妻子陈国容。

作家陈丹燕说,柯灵故居是保持最完整的故居,像是有人在那里生活。一点不假,如今人们在柯灵故居里看到的笔纸家具,都是他们留下的原物。

餐厅一张台面裂缝的四方桌,是柯灵夫妇用了几十年的餐桌。桌上的两个半瓶的黄酒,也是大父喝剩的。

Q:书房里,一张钢丝床折叠起来插空放在缝隙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柯灵生前和妻子分床睡?敬请关注本期《海上畅谈》!

从复兴西路往永平路方向走到五原路口,就看到张乐平的故居。

第四站:张乐平故居 讲述人:张慰军

五原路288弄是一条普通的小弄堂,弄堂里的3号是一栋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漫画家张乐平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

一座真人大小的“三毛穿新衣”雕塑树立在花园一角。

张慰军是张乐平的第7个孩子,在男孩中排行第4,小名“阿四”。从小,这一大家子就生活在这栋老洋房的二层楼。当时,一楼邻居家有8个孩子。“七上八下”的组合常常让这栋楼炸开了花。

兄弟姐妹们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解放日报工作的那段日子。一到傍晚,父亲便拎着一个灰色人造革的手提包回来了。里面往往装着我们爱吃的粽子糖、话梅等等。孩子们就排好队,伸出手,等着父亲的奖赏。

张乐平很爱孩子。每天,兄弟姐妹的朋友、同学都会来家里蹭饭,一张桌子上十几口人,张乐平不全认识,但总是热情招呼。

每逢周末,还要跑去老房隔壁的幼儿园看小朋友玩耍,一起写生。

台湾作家三毛曾经专程前来拜访这位“三毛之父”!

Q:除了孩子王的一面,张乐平还嗜酒如命。有一次,还因为戒酒闹了笑话。更多张乐平先生的趣事儿,敬请关注本期《海上畅谈》!

——摘自2017年6月15日微信公众号《海上畅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