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黑色幽默的巅峰,我们已经再也拍不出了

 


 

提起当代女作家,一定少不了她:
三毛。

三毛的传奇,一半来自文字,一半来自她洒脱的人生。
她的干爹叫张乐平。
就是创作了妇孺皆知的漫画形象三毛的著名漫画家。

三毛取这个笔名,是因为她小时候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来她认了张乐平为干爹。
鱼叔今天要聊的不是作家三毛,而是头上有三根毛的三毛。

这个小孩,尝遍人间冷暖,却能始终笑对人生。
感动了很多代中国人。
除了漫画深入人心,电影版三毛更是中国黑色幽默的巅峰——
三毛从军记

观众所熟知的《三毛从军记》,是199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那版。

90年代,是中国电影狂飙突进的时代。
第五代导演们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创了风风火火的辉煌。
《三毛从军记》就是其中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
当年在国内外都屡获大奖。

入选了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之一。
豆瓣上评分8.3,好于93%的喜剧片。

故事讲的流浪儿三毛,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军入伍,遭遇一堆离奇搞笑事件的经历。
三毛由年仅15岁的贾林饰演。
这个男孩也是个戏精子,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把三毛这一角色演绎的是淋漓尽致。

其实片中有多处露点镜头,幸好小男孩的裸体不在电影审查范围内。
三毛军中战友老鬼,由老戏骨魏宗万饰演。

他凭借这一角色,在当时拿到了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而在片中只有打酱油戏份的蒋委员长,也找来了著名的特型演员孙飞虎。

他是出演蒋介石次数最多的特型演员,有三四十次之多。
甚至得到了蒋介石儿子蒋经国的认可。
虽然这部电影,鱼叔小时候已经看过很多遍,然而多年后重温,还是能收获不一样的感觉。
看《三毛从军记》和看星爷的《大话西游》是一样的,都有一个由浅而深的过程。
小时候看三毛,也不怎么过脑子,单纯把他当成是幽默搞笑的儿童片。
只笑得捂着肚子在床上打滚,眼泪鼻涕一把。
长大了再看,才发现搞笑的背后,是小老百姓的辛酸苦辣。
你看他,好像一条狗哦。

在张乐平先生的生动描述,和张建亚导演的电影化处理下,残酷的现实,被解构成了一出出黑色幽默。
比如影片开头军官在征兵,看起来人高马大凶神恶煞的样子,结果一张口却是女人的声音。

说着些刻薄讽刺的话,一副狐假虎威的样子。
三毛入伍训练的时候,上一个镜头还是士兵正步。

下一个镜头就是鸭子走路。

「赶鸭子上架」的讽刺一下子就出来了。
军队组织文艺演出鼓舞士气,请来的却是一群黑丝抹胸小短裙的名媛。

直把军官们看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
就连残酷冷血的战争,也照戏谑不误。
士兵们在埋头挖战壕,上级传来命令「战壕再挖深一尺」

三毛不理解:「还要挖深?」
真的开战了,中国的士兵们就踩着凳子在战壕里作战,撤退的时候把凳子搬走;

等日本人进入战壕作战,个子不够的他们就只能对着天骂八格牙路。

果然还是老司机的套路比较深。
战争过程中流弹四溅炸药齐鸣,三毛从土堆里拿到了一截断肢,吓得赶紧扔掉。

而老兵看到断肢,非但没有害怕,反而给这位不知名的亡者看!起!了!手!相!

「这生命线,太短啦」
然后一个反手就扔了出去。
这些看似轻松幽默的俏皮,其实承载的正是在战争年代小老百姓的无奈,既然自身难保,那只能自求多福。
放在现在来看,电影中很多对于官僚阶级的讽刺,也是相当之犀利的。
在战争中立下大功的三毛,被上调到了师部。原本沾沾自喜的高升,实际上就是去给师长当小杂役的。

每天跑跑腿看看门,最大的目标,大概就是把师长的皮鞋擦得锃亮。
毕竟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那师长的皮鞋不擦亮,何以保家卫国振兴中华?
然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等级规律是不会变的。

在三毛的眼里,自己只是个小把戏,师长是个大人物;
而对师长自己来说,自己也只是个小把戏,上面还有更牛逼的人物。
于是。
影片中就出现了这么一幕戏剧性的场景。
三毛和师长都喝醉了,双方互相争论着「谁才是小把戏」这一问题。

最后师长做出了智慧的总结:
你是小把戏,我是小把戏,我们都是小把戏。
然后,砰的一身,师长自杀了。
作风不正的师长,本来应该属于「畏罪自杀」。
不过没有关系,只需要媒体小报们稍加润色,师长就可以以「光荣殉国」的名分得到厚葬。

瞧,猝不及防又一个讽刺甩了过来。
你所以为的真相,或许不过是媒体营造的假象。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看到的,只是别人希望你看到的。
所谓的身份地位,都是相对的,都是被放在阶级的框架里才有意义。
就像电影插曲的歌词里唱的:
入伍先当大头兵
顶头上司是班长
班长上面是排长
排长上头有连长
连长营长司务长
团长旅长参谋长
师长军长司令官
统统不如~委员长哟
在片头的时候,蒋委员长激情昂扬地鼓舞大家抗战。
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

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

片尾抗战胜利,三毛终于明白了这两句口号的含义。

自己是华盛顿,也是岳武穆
其他所有人都是。
只不过,都是无名的那位。

所有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小时候所以为的儿童片,长大才发现原来是政治讽喻片。
这也应了那句标准:
讽刺,就是看不出来是在讽刺为佳。
放到今天来看,《三毛从军记》中的黑色幽默和自嘲精神,都是极具艺术性和参考价值的。

「做更高级的喜剧」也一直是本片导演张建亚的创作宗旨和理想。
在他的其他电影作品,如《绑架卡拉扬》、《王先生之浴火焚身》、《绝境逢生》中,这种都有所体现。

然而那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喜剧电影非但没怎么进步,甚至还大面积倒退。
当下大银幕上数量最多也最卖座的就是喜剧片,可是正如张建亚所说:
眼下的喜剧太过单一。
好点的还能制造点戏剧冲突,无耻一点就纯粹是网络段子的累叠,或是无耻度无下限的装疯卖傻,或是拿屎尿屁恶心人。

结果好好的喜剧类型,愣是给整恶心了。
其实只要拿《三毛从军记》这样的优秀作品一对比,就会发现:
真正的喜剧并不是一味无内容的恶搞、闹腾、卖丑;
讽刺手法和黑色幽默,才做为一个喜剧创作者的最基本修养。
能够融合进现实的苦难和无奈,才是喜剧的真正境界。

——摘自2016年7月15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