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上海漫画家

黄 可


 

  1937年9月20日《救亡漫画》创刊号封面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漫画家积极投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滚滚洪流中。他们不仅成立了全国性的漫画协会,负责开展战时漫画工作,而且创办杂志,以漫画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揭露日寇罪行,鼓励全中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上海漫画家还组成宣传分队奔赴全国各地,举办抗日漫画展览,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成立以上海漫画家为主体的全国漫协战时工作委员会

  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上海漫画家面对日本侵略军不断入侵我国领土的罪恶行径和阴谋,早就创作了一系列针对日本侵略军的漫画。创刊于“九一八”和“一·二八”之后的上海《时代漫画》月刊,就经常发表宣传抗日救亡、揭露日寇罪行的漫画。例如《时代漫画》第14期封面漫画《魔爪》(特伟作),就是揭露各帝国主义列强之中,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欲望最强烈,呈现青面獠牙的兽性,魔爪已伸到中国的疆土上。后来,由《时代漫画》编辑部发起征集作品,于1936年11月4日至8日,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四楼展览厅举办的中国漫画史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有更多的揭露日帝侵略、表现抗日斗争的漫画,如穆一龙的《蜿蜒南下》、高龙生的《国破山河在》等等。

  举办第一届全国漫画展之后,于1937年春,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首批会员为入选第一届全国漫画展的作者。该会会址设于时代漫画社,即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青海路口的同和里,后迁北京路顾家弄78号。上海实际上成为全国漫画创作活动的领导中心。抗战爆发后,中华全国漫协迁武汉,在1938年2月设立“战时工作委员会”,推举叶浅予、张乐平等为委员,其中绝大多数是上海漫画家,负责策划开展战时漫画工作。后来,中华全国漫协迁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又迁回上海。

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救亡漫画》发动漫画战役

  抗战爆发,上海漫画界迅速于1937年8月14日成立“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开展配合抗日战争的漫画创作宣传活动。

  首先于同年9月20日创刊《救亡漫画》五日刊。该刊编委会由21名漫画家组成。《救亡漫画》由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七君子”之一章乃器题写刊名。《救亡漫画》五日刊,每期四大开,编发大小漫画作品50幅左右,并有少量文章和报道。漫画家在这里集中力量发动了抗日救亡的第一个漫画战役。正如王敦庆在《救亡漫画》创刊号上发表的《漫画战——代发刊词》所说:“自卢沟桥抗战一起,中国的漫画作家就组织‘漫画界救亡协会’,以期统一战线,准备与日寇作一回殊死的漫画战……《救亡漫画》的诞生,却是我们主力的漫画战的发动。因为上海是中国漫画艺术的策源地,而这小小的五日刊又是留守上海的漫画斗士的营垒,还不说全国几百个漫画同志今后的增援,以争取抗日救亡最后胜利。”

  蔡若虹所作的《救亡漫画》创刊号封面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形成奋起抗战无可阻挡的巨大浪潮,预示日帝侵略者必将被中华民族的抗战巨浪所淹没。张乐平在《救亡漫画》上发表了较多的抗日救亡漫画,他的《不愿做奴隶的同胞都起来了》,用遒劲圆润的线条和写实又适当夸张的人物造型,突显出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或举钢枪,或举拳头。《一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一画,则又以流畅的线条和简约的人物造型,从正面表现抗日军队已投入前线近距离消灭敌人的战斗,并且作品提出了要节约子弹、一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的要求,使作品更有深意内涵。

  《救亡漫画》还发表了不少报道抗日新闻的漫画,例如创刊号上发表一组题为《抗敌热情在陕北延安》的漫画,生动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解放区军民积极投入抗战的情景。

  总之,《救亡漫画》五日刊是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发动抗日漫画战第一战役的一份历史记录和战报。

上海漫画家组成抗日漫画宣传队走向全国

  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在创刊《救亡漫画》发动抗日漫画第一战役的同时,为更深入广泛地发动抗日漫画第二战役,而组建了“抗日漫画宣传队”,全称是“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漫画界救亡协会漫画宣传队第一队”,叶浅予为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队员有胡考、特伟、梁白波、席与群、陶今也,共七人。8月31日,漫宣队在上海铁路西站(今凯旋路长宁路口)登上列车出发,奔向各地,前后经历五年,开展抗日漫画战的持久战,在中国漫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原计划要建立抗日漫画宣传队第二队和第三队,但因缺少人手而未能实现计划,所以原来的“漫画宣传队一队”之称,后来不再称“一队”,则习称“抗日漫画宣传队”。

  抗日漫画宣传队隶属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出任副部长)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

  抗日漫画宣传队第一个工作点是当时的首都南京。漫宣队赴南京途中,与由上海爱国戏剧家组成、同属政治部三厅的抗日演剧队合作,在镇江街头宣传抗日。以抗日为主题的漫画和街头剧同时出现,轰动了长江南岸的这座古城。漫宣队还一路途经苏州、无锡,同样与抗日演剧队合作进行抗日宣传。

  漫宣队抵达南京,早先已在南京的张仃、陆志庠立即加入漫宣队,从而增强了漫宣队的力量。漫宣队员们居住在叶浅予曾经在南京购置的、一度与梁白波私密同居的国府路廊东街德邻村2号,屋内设备简陋,只有一张床铺,于是大家只好打地铺艰苦就宿。而卷起铺盖,架起门板,连同简单桌椅板凳,便是漫宣队的工作场所。吃饭问题则在附近的小饭店包饭解决。队员们经过日夜奋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创作了200余幅宣传抗日的漫画和宣传画,办起了一个大型的“抗敌漫画展览会”(展品都是画在布上,以便流动展览),在南京市区大华电影院展出。

《抗战漫画》第1期封面(1938年)叶浅予

  抗敌漫画展在南京大华影院开幕后,观众每天达两万余人。尽管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时空袭南京市,观众依然不顾危险地前往参观,因为每一幅画都代言了观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心情,也抒发了观众们抗日救亡到底的意愿,而吸引着观众。画展中有一幅漫画作品,画着一位脸上淌着血的婴儿,斜倚在刚被日寇飞机炸死的母亲的胸脯上,小嘴还含着母亲的奶头,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这个抗敌漫画展在大华影院展出后,又移至南京夫子庙和永利宁化工厂展览,同样强烈地感染着观众们。与此同时,漫宣队积极为南京各报刊提供抗日漫画,还为南京的一些街区绘制抗日宣传路牌,以及为对敌宣传部门绘制日文的传单画,还用漫画宣传车形式,配合抗敌演剧队在南京街头宣传。

  迫于战争形势,抗日漫宣队奉命于南京沦陷前撤离南京,于1937年11月21日抵达汉口,先驻在汉口的大和街,后搬到武昌水落街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旋又迁到武昌的华林文化大学附近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在地,以此作为生活和工作场所。此时,已在武汉的廖冰兄、陶谋基、周令钊、黄茅、叶冈、麦非、宣文杰加入了漫宣队,从而又壮大了漫宣队的力量。

  抗日漫宣队在武汉期间,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漫画创作和宣传工作。他们把从南京携来的“抗敌漫画展览会”的200余幅作品,布置在武汉中山公园展出。

《抗战漫画》是抗日漫画家的作战阵地

  配合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工作的倪贻德、李可染、傅抱石、王式廓、丁正献、王琦等绘制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同时为在武汉举行的“七七阵亡将士纪念碑”奠基典礼布置会场,绘制了不少号召抗日军民继承抗日阵亡将士遗志,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宣传画。还在武汉重要街区绘制了巨幅墙头抗日宣传画,尤其是组织了30多位画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武昌的黄鹤楼头绘制题为《抗战到底》的巨型抗日壁画,高3丈余,宽约10丈,表现中华民族抗日总动员后,“前方作战”和“后方支援”的场景,画面以数百人形象所呈现的中华民族军民合作,抗战到底的磅礴气势,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此画完成于1938年9月。此外,他们为武汉举行抗日火炬大游行绘制了游行宣传牌《总动员》《还有谁没有加进队伍》《保卫家乡》《杀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再上前线》《打回老家去!》等。游行者高举这些抗日宣传牌,气势壮观,鼓动性很强。

  为了配合政治部第三厅对敌宣传科,绘制印刷了对敌宣传的大量宣传品(包括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传单、标语和特殊设计的劝敌投降的彩色“通行证”等,其中鲁少飞设计创作的向日军招降的漫画传单是典型的一种),并及时将这些宣传品散发到敌军中去,起到了瓦解敌军的作用。对此,作为政治部三厅主任郭沫若在回忆录《洪波曲》中说:“印刷了无数的标语、传单、六种色彩通行证……”书中还提到,有一次从日军俘虏身上搜出了这种彩色劝降“通行证”,说明劝降“通行证”对日军确是起了作用的。特别是大量漫画传单由中国空军远征散发到日本国土。那是1938年5月19日夜,中国空军第十四队队长徐焕昇上尉驾驶1403号长机、副队长佟彦博上尉驾驶1404号僚机,两架美制马丁B-10轰炸机从武汉起飞前往日本,飞经九州岛的佐世保、佐贺、久留米、福冈、九州、熊本等地,散发了200万份传单。传单中有郭沫若编写、日本作家鹿地亘翻译成日文的《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商者书》,日本反战同盟写的《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等,还有就是由抗日漫画宣传队提供的大量对日本民众宣传的漫画传单。1938年1月1日创刊了抗日漫画宣传队队刊《抗战漫画》半月刊,由汉口的上海图书杂志公司发行,至6月16日在武汉共出12期。(后于1940年5月15日在重庆复刊,改为月刊,又出3期,仍以抗日漫画宣传队名义出版。)从《抗战漫画》第1期的发刊词《<救亡漫画>的第二个生命》一文表明,《抗战漫画》半月刊是原先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会刊《救亡漫画》五日刊的继续,也就是说,抗日漫画宣传队既由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组建,而《抗战漫画》半月刊又是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救亡漫画》五日刊的延伸,显示了这层历史脉络关系。这份作为“《救亡漫画》的第二个生命”的刊物,成为当时全国抗日漫画家相互联系的中心,也是他们共同作战的漫画阵地。

  《抗战漫画》第1期封面,由漫宣队领队叶浅予设计。画面以图案化的特写艺术手法,塑造一位头戴钢盔,肩负钢枪,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上前线杀敌的威武战士。实际上寓意抗日漫画家也是抗日战士,必须以坚定意志抗战到底。

  廖冰兄为《抗战漫画》第12期作的封面漫画《他又占领一块地方了》,则暴露日本侵略军每占领一块中华国土,是要付出无数日军丧残的沉痛代价的。实际上警告日军,若疯狂不悟愚蠢侵略下去,必遭惨败。

  作为漫宣队副领队的张乐平,在《抗战漫画》上发表了数十幅漫画作品。连续为《抗战漫画》作了4期封面画。《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一画,首先号召抗日军民团结合作,以有力消灭敌人。他所创造的“三毛”艺术形象也赋予了抗日主题。在《抗战漫画》刊出的《三毛的大刀》,描绘三毛报名参军时因年岁小、个子矮而被拒绝,于是他挥起大刀,砍倒两棵大树,喊道:“我不信东洋鬼子的颈子比树干还硬。”表现了三毛决心参军要去前线杀敌的英勇气概,十分感人。另一幅刊出的漫画《幻想中的无敌空军》是一幅精心构思,富有创意的作品。画面上呈现五架编队飞行的六发动机、多功能的巨型中国空军飞机在执行军事任务,所到之处都能把日本侵略军打败。作品借助想象,抒发了画家企盼早日打败日本侵略军的迫切心愿,是一幅令人感动的作品。据叶冈在《散点碎墨》一书中回忆:“张乐平是漫画宣传队的副领队,是队中造型第一高手。他画的人物经得起解剖,所以队中有大画制作,第一起稿人总是他。”据漫宣队其他队员回忆,从南京到武汉,一些街区的大型抗日宣传画,特别是武昌黄鹤楼的巨型抗日壁画,其中的人物塑造和构图起稿,张乐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张乐平在漫宣队中威信很高,是大家公认有着很高艺术素养的漫画家。胡考在《抗日漫画》第5期上刊出一组《抗战歌谣》漫画,共八幅。画家是兼长小说创作的文学家,在此借鉴民间歌谣形式,自编歌谣,以单线白描和黑白块面相对比的形式绘制出富装饰性的画面,描绘了前方和后方抗战军民可敬可爱可亲的生活,是一组很有特色的作品。该组歌谣漫画,当时曾被许多抗日民众复制放大张贴街头。

《一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1937年) 张乐平

  漫宣队中才华横溢又是叶浅予情人的女漫画家梁白波,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她在《抗战漫画》上发表了许多风格独特、从女画家视角表现抗日的漫画作品。例如《到军队的厨房里去》,表现爱国女士们到军队的厨房里,为抗战将士们配煮出美味可口的饭菜,使将士们吃得心情愉快,增强斗志。又如《有千万个人在等待你,披上这条光荣的头巾》,以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画面,描绘爱国的女士们,组成了一支医疗救护的娘子军,披上印有医疗红十字标志的头巾,整装待发,开赴抗战前线。再如《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枪去。》描绘爱国的农妇和女工,鼓励和支持丈夫拿起枪杆上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梁白波的漫画艺术表现手法,或以圆润柔和的白描笔法,或用黑白对比强烈的粗线和块面,构图则讲求饱满和装饰情趣,风格清新明快为特色。尤其是她的《站在日军面前的巨人——游击队》一画,成为当时的一幅名画。作品描绘了顶天立地,站在侵略者面前的游击队员,代表中华民族与日寇决一死战的那种气势。

漫画宣传分队的漫画活动

  国民党政府军三战区政治部对漫宣队出色的抗日漫画宣传工作颇赞赏,要求漫宣队协助工作。于是,由张乐平为队长,组织了一个漫画宣传分队,成员有廖冰兄、陆志庠、麦非、叶冈,于1938年6月由武汉出发,坐船到九江,再转乘火车到南昌,然后搭汽车到安徽休宁三战区政治部所在地开展工作。此时,武汉的《抗战漫画》半月刊,因缺少人手编辑而休刊。漫宣队在休宁以布匹缝制成大幕布,绘制多幅大型抗日宣传画,在各个街区张挂宣传,鼓动效果甚佳。他们还绘制了一系列抗日宣传画(都绘在小幅白布上),在休宁、万安、屯溪、祁门、渔亭、岩寺等地巡回展览,对坚定抗日军民必胜信念甚有影响。为此,三战区政治部又表扬了漫宣队。1938年9月,张乐平率漫宣分队返回武汉。同年10月,武汉沦入日军之手。漫宣队随政治部三厅撤至长沙。此时,漫宣队减少了两位队员:胡考到《新华日报》去工作,张仃到延安去了。

  漫画宣传队抵长沙后,立即投入绘制抗日壁画等抗日宣传工作。此时,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也在长沙。他在长沙的水风操场上,召集抗日漫画宣传队和抗日演剧队等抗日团体的成员讲话。周恩来表示,不管发生什么变化,真正的爱国者必须坚持抗战到底。国民党军队准备弃守长沙时,还受命执行所谓的“焦土抗战”而在长沙纵火将长沙城付之一炬,无数人民财产化为灰烬。与人民共命运的周恩来、郭沫若以及抗日漫宣队、演剧队等抗日团体,则坚持在长沙帮助人民群众从大火中抢救财物,直至大多数人撤离长沙之后,他们才撤出。此后,漫宣队前往广西桂林,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漫画宣传工作。

  漫宣队到桂林后,在桂林中学等场所举办大型的抗日漫画展览会;又在桂林的广西学生军团里开办漫画研究班,同时也常对桂林的西南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漫画小组进行辅导,以此培养和扩大抗日漫画宣传力量。此时,在广东编《国家总动员画报》的特伟已转移到桂林。根据工作需要,抗日漫画宣传队又分成两个分队:由张乐平率领麦非、叶冈等为一队,去浙赣地区开展工作;由特伟率领黄茅、陆志庠、廖冰兄、宣文杰等为一队,留在桂林开展工作。

  张乐平率领的漫宣队,首先前往江西上饶一带战区活动。除了举办街头流动抗日漫画展览,还经常挑灯夜战,刻写编辑出版油印的《漫画旬刊》;同时与驻在上饶国民党官方的《前线日报》合作,在该报编辑《星期漫画》副刊。这些漫画流动展览和漫画刊物及时反映了战区抗日军民的斗争事迹,揭露了日寇侵略暴行。然而,张乐平所率漫宣队遭到赣南专署国民党特务的监视,特务们常常突然闯入漫宣队所在的上饶汪家园内,搜查所谓“可疑之物”。特务们认为,政治部三厅是中共领导的,三厅派出的漫宣队理应被监视检查。后来甚至发生了强迫张乐平所率漫宣队成员加入国民党的闹剧,威胁说若不加入国民党就不准活动、不发经费云云,结果漫宣队只能以集体入党作应付。由此可见,国民党表面与共产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际上背地里一直用小动作破坏,乃至后来的大动作、阴谋发动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

  之后,张乐平率漫宣队赴浙江金华,又有章西厓入队。张乐平在从江西上饶到浙江金华途中,画了许多战地速写,因此抵金华后除举办抗日漫画展览外,还举办了“战地速写画展览”,其中《浙西战地》速写组画由15幅作品组成,生动地描绘了浙西地区抗日军民的生活;而另一组由12幅作品组成的《抗日英雄故事》速写画,则真实地表现了浙西地区12位抗日英雄人物全身肖像。这12位抗日英雄人物是:许金、方以贵、刘生云、奉剑秋、蔡得标、冯世雄、钱国梁、田春桃、萧忠明、唐义球、王栋国、阳谦即。每位英雄人物肖像一侧都附有说明文字,介绍这位英雄人物的出生籍贯和英雄事迹,甚是珍贵。这套《抗日英雄故事》速写组画,当时在《前线日报》上发表,在抗日军民中传颂一时。抗战胜利后,浙西地区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时,曾将这套组画从《前线日报》上复制下来放大,张挂于纪念活动的会场里,使纪念活动更具历史意义。

  张乐平所率漫宣队在金华期间,还与在金华的文学界、学术界一些爱国的作家、学者合作,创刊了以抗日斗争为中心内容、图文并茂的综合性杂志《刀与笔》月刊(1939年12月1日创刊),编委有邵荃麟、聂绀弩、张乐平、万湜思等,共出4期。创刊号由章西厓设计富有装饰性的封面。张乐平在《刀与笔》上发表了不少战斗锋芒毕露的抗日漫画。例如《刀与笔》第2期刊载的《敌寇脸谱》组画,用讽刺妙笔,通过对42个日军脸谱的描绘和两个日寇军官全身像的刻画,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暴和愚蠢。而《日寇投降》一画,则记录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抗战下,当时日军已有局部惨败举手投降的情景。又如《刀与笔》第3、4期连载的《王八别传》连环漫画,辛辣地揭露了丧失民族气节、出卖灵魂的汉奸的丑态。《王八别传》还被《前线日报》转载。《王八别传》发表后,有的读者阅后主动检举汉奸,而有的汉奸阅后悔悟,出来自首,可见张乐平抗日漫画的广泛影响力。随后,张乐平率漫宣队又从金华转至淳安、遂安、开化、华埠、常山、兰溪、龙泉和江西的玉山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特伟率领的漫宣队,与在桂林的版画家赖少其、刘建庵等合作,编辑出版《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等刊物;又为创刊于上海、转移来桂林的《救亡日报》(夏衍主编)编《救亡漫画》周刊,并为该刊提供抗日漫画作品。同时,他们还在广西各地举办抗日漫画流动展览,以及特地绘制举办的抗日防空常识宣传画展览。

(摘自《漫话海派漫画》 黄可著 文汇出版社2015年6月版)

——摘自2015年7月3日-5日《新民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