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磨炼中造就的杰出漫画大家——张乐平

黄 可


 

  张乐平(1910 - 1992 ),是天才型、勤奋努力自学成才的漫画大师。原籍浙江海盐,父亲为清末秀才,当小学教员,工薪微薄,还得靠母亲替人绣花、剪纸、缝洗衣服挣钱补贴一家老小生活。张乐平艺术天赋高,受母亲日常绣花、剪纸的艺术熏陶,小学时绘画创作才能就已激发出来。1923年,张乐平13岁时创作了第一幅讽刺北洋军阀的漫画,贴于学校的墙报。1925年,他根据老师编的“五卅惨案”的文字,创作了一套带有连续性表现“五卅惨案”的宣传画,张挂县城的墙头,张乐平称之为“这是我的第一套连环漫画”。因家境贫寒,母亲早逝,张乐平读完小学后无力再上中学,15岁便背井离乡来上海市郊南汇万祥镇一家木行当学徒,后又到市区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其间,包括打扫、洗菜、淘米、煮饭、伺候老板的孩子等一切繁重的活都得干,一天到晚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然而他依然坚持业余练习绘画,还一度到私立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终于练就了熟练的绘画技巧。后来他进入三友实业社广告部当绘图员,同时为出版社教科书绘插图,也创作漫画向报刊投稿,真正进入了美术圈,也步入漫画大师的行列。

  张乐平作为漫画艺术大师,其杰出成就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自1935年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探索“三毛”艺术形象的塑造并坚持“三毛”系列(共12部)长篇连环漫画创作,这在中外漫画史上均属罕见。“三毛”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已成为世界漫画艺林的经典,与各国的漫画形象明星,如大力水手、米老鼠、白雪公主、唐老鸭、丁丁、阿童木等,共同组成了世界漫画艺术形象明星阵营,成了人类共同的漫画艺术遗产。法文版《三毛流浪记》于2015年2月1日,在第42届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获得“文化遗产奖”。“三毛”系列连环漫画的创作,创造了无文字连环漫画(即无文字脚本,无画面人物对话文字,只有作品标题)的表现形式,这样形式的连环漫画既适合低幼儿童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读者面很广。这一无文字连环漫画表现形式,已为后来的漫画家普遍采用,积极促进了无文字连环漫画的创作。

  第二,张乐平创作了大量表现民国时期老上海的风情生活面面观的漫画,诸如《编辑先生》、《外国烂水手》、《墙转角》、《跳舞厅见闻》、《卫生酱牛肉》、《新年城隍庙素描》、《中国小姐穿洋装,外国小姐着中装》、《四川路所见》、《霞飞路所见》、《细纱间女工杏子姑娘》、《六根未净》、《可以目空一切》、《新三百六十行》等等,通过写实带有夸张的幽默漫画笔法,真实地记录了老上海生活的种种生动形象,是研究老上海历史甚有参考价值的一批珍贵艺术作品。

  第三,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乐平作为由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组织的抗日漫画宣传队总队的副领队和分队队长,自1937年8月31日从上海铁路西站(今长宁路凯旋路口,地铁3号、4号线中山公园站)乘火车率领漫宣队出发,一路途经镇江、苏州、无锡、南京、武汉、长沙,以及安徽、江西、浙江省等许多地方开展抗日漫画宣传活动,并创办《抗战漫画》半月刊和《刀与笔》杂志,至1942年,历经五年,是他抗日漫画创作的高峰期。直到最后,因缺乏经费,他所率漫宣分队被迫解散,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坚持抗日漫画宣传活动。在当时的漫画家中,张乐平创作的抗日题材的漫画作品数量最多,仅在漫宣队队刊《抗战漫画》上就发表漫画数十幅。一路他又画了数百幅表现抗战军民事迹的速写画,并进行巡回展览。粗略统计,张乐平于抗战期间创作表现抗战的漫画、宣传画、速写画、连环画有上千幅。其中著名的有表现三毛参军的《三毛的大刀》,有寄托早日打败日帝侵略军愿望的《幻想中的无敌空军》,有揭露民族败类充当汉奸的《王八别传》,有表现日本侵略者阴险恶毒形象的《日寇脸谱》,有讴歌抗战英雄的《抗日英雄故事》人物速写等等。可以说,张乐平是漫画家中的抗日模范,为研究抗日历史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大量艺术作品。

  新中国诞生后,张乐平被推举为代表出席第一、二、三届全国文代会,1960年出席三届全国文代会时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会见握手。他曾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漫画世界》半月刊主编。198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授子他“中国漫画金猴奖”,表彰其对中国漫画艺术作出的贡献。因其塑造中国儿童的典型形象“三毛”系列漫画作品对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1960年被评为全国儿童文艺先进工作者,1985年获中国福利会首届“樟树奖”。

——摘自《漫话海派漫画》,2015年6月文汇出版社出版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