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出国引发的联想

李景端

 

 

  近日听到一个好消息:“三毛”出国了。说的是,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今年2月6日巴黎举办了“张乐平漫画展”,由法国FEI出版社出版的《三毛流浪记》法文本,也同时在巴黎出版上市。这本著名国产漫画,从1946年在报纸开始连载以来,除港台外,一直没有对外输出。这次“三毛”以68岁的高龄首次迈出国门,不禁引发起我的一些联想。

彰显正能量的漫画人物

  人们的印象中,漫画人物,似乎以滑稽和失态的形象居多,以至曾有一种观点,觉得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主要适合用来揭丑和讽刺。多年来,一批批漫画家为突破这种看法,为漫画人物的“转型”,做了许多努力。张乐平塑造的漫画人物“三毛”,应该说是这种努力中成功的一朵奇葩。

  张乐平以自己投身抗日军旅的经历,1946年先在上海《申报》连载漫画《三毛从军记》,次年应陈伯吹之请,又在《大公报》连载《三毛流浪记》,随即红遍申江大地,“三毛”的遭遇,牵动着上海滩众人之心。尽管“三毛”只是画家虚拟的人物,仍有不少热心人,要向“三毛”捐钱,还有人要收养他。1947年少年的我,就在上海目睹过大清早《大公报》门前,很多人为争睹当天“三毛”连载漫画故事的进展,而排长队买报的情景。1949年后,在宋庆龄的发起下,又举办了“三毛画展”,建立“三毛乐园”,并以帮助“三毛”之名,发动义卖和收养社会流浪儿,使一项艺术创作,发展成呼唤爱心的公益活动。由此可见这部漫画影响之大。不料随后出现了挫折。大陆这边搞“文革”,台湾那边认为“三毛”影射抹黑国民党,以致这部作品一度被两岸都封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三毛”才重获新生。

  进入九十年代,译林社美编洪佩奇协助张乐平亲属,打赢为“三毛”形象维权的一场官司,因而使译林社与“三毛”结了缘。在获得版权所有人的授权后,译林社先后出版了《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解放记》、《三毛新生记》,以及两卷本《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这一组系列连环漫画,不仅全面展现了张乐平的漫画艺术成就,还通过“三毛”这个人物命运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历史的变革,使读者从“三毛”身世的变化中,感受到时代的前进。近10多年来,这批连环漫画年年不断重印,成为国产漫画中销量最多的品种。可以说,“三毛”系列连环漫画,对于满足人们艺术欣赏和提高社会发展认知,无疑彰显着感人的正能量。

纸面漫画仍有独特魅力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达,表现漫画的载体越来越多,这是现代科技的进步。面对视频漫画,如卡通片、动漫、手机游戏等的挑战和冲击,纸面漫画确实面临不少困难。表现在:现在坚持看纸面漫画的人比前少了,作品发表的园地也在减少。最明显的就是,如今报纸版面,除新闻之外,多钟情经济信息和娱乐消遣,不重视登漫画,更少见有影响的长篇幅连载漫画。漫画人才的培养,多注重电脑合成和动漫软件设计,而忽视传统手画基本功的磨练。就连相关主管部门,也主要在扶持国产动漫发展,而很少去关注纸面漫画的创作与出版。这就难免使人对纸面漫画的现状感到担忧。纸面漫画真的前景黯淡吗?

  在我看来,如同其他纸面图书一样,纸面漫画依然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当今越来越多的人,阅读习惯,从“读文”转向“阅图”。 看漫画,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看漫画,会在回味中越想越好笑,这种回味,在阅读纸面漫画中,似更能获得充分享受。文化数字化固然是时尚趋势,但是,繁荣的文化,必然是多元的。艺术消费需求,也是多样和不断变化的。盯视着掌大的手机,与欣赏宽幅纸面的图画,给人的感觉明显是不同的。面对视频漫画与纸面漫画同在,市场不相信偏食。不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且风水还会轮流转。轿车兴起,自行车被冷落,如今,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人不是又多了?随着人们对常看视频和手机对视力伤害的忧虑加重,已有不少家长,限制青少年看动漫和游戏,近来书店连环漫画图书销售的回升,就是市场的一个动向。

  此外,还要看到国产漫画“走出去”的潜力。漫画书外文本的翻译,比起翻译文字图书省事得多。通过漫画人物的故事,可以从中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信息。国外有许多读者,向来对幽默、夸张的图像书刊怀有很大兴趣。如日本,就有不少出版社, 主要靠出版连环漫画,而不像我们多赖教辅而生存。这次法文本《三毛流浪记》的出版者,为适应法国读者的阅读爱好,出版前聘请了一位比利时漫画家,从张乐平1946至1949年的漫画中,按照三毛身世发展,兼顾时代背景脉络的原则精心挑选,使成书的416页,既展现张乐平漫画艺术风格,同时又能从中领略到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的世态炎凉。也许因为近几年巴黎常发生外来吉普赛青少年街头流浪甚至扒窃事件,以至对三毛当年的流浪境遇,容易产生联想和关注。许多观众参观这次“三毛”漫画展后,都对中国有这样的漫画感到惊讶和有趣。从观众的热情来看,中国优质纸面漫画,是受到法国人喜欢的。

  由上可见,纸面漫画虽面临挑战,但仍有其独特魅力和发展空间。

漫画“走出去”重在争优创品牌

  我国漫画历史悠久,人才济济。仅现代而言,像丰子恺、蔡若虹、张乐平、华君武、方成、朱德庸、丁聪等等,都称得上是量多质优的漫画大家,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打造出能比肩世界的漫画品牌。就连在国内最为人熟知的流浪儿“三毛”形象,也只是到了今年,才迈出走向法国的笫一步。

  有品牌,才有竞争力;品牌响,才能持久“走出去”。世界上有许多著名漫画,诸如《米老鼠》、《唐老鸭》、《父与子》、《丁丁历险现》、《木偶匹诺曹》等,不仅卡通片畅销不衰,其连环漫画书,也依然拥有众多读者,足显漫画品牌的魅力与威力。我暇想,有一天,若能把我国的孙悟空、济公、阿Q、三毛、马大哈等这些人物形象,精心打造成漫画品牌“走出去”,那肯定会为中国软实力加分。

  怀着实现这个暇想的憧憬,提出几点期盼:

  一是,大力全面扶持漫画创作。克服重视频动漫、轻纸面漫画的偏向。国家现在设有扶持动漫创作及生产的资金,这笔资金,应该也把扶持纸面漫画创作包括在内。在享受和发展多媒体漫画的同时,有必要保持和坚守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纸面漫画。提倡恢复报纸连载漫画,扶持漫画书刊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激励漫画原创创作,提高漫画艺术水平。同时要健全法规,保护原创漫画版权,打击抄袭和山寨漫画的违法行为。

  二是,给力打造漫画品牌。建议建立国产漫画资源库,收集、梳理、整合各家各派漫画成果,制订争优创牌规划。以这次“三毛”出国为契机,盯住市场,开展协作,加强设计、攻关、营销和宣传,尽快打造出能在国际市场中站住脚的原创品牌,争取把更多的“三毛”推向世界。

  三是,因势利导发展漫画产业。漫画的形式灵活多样,除常用幽默讽刺来表现新闻、世像、消闲、儿童、人物、科学、广告等之外,还可以拍影视、制碟片、玩游戏、录成有声小说、做木偶和玩具、演出儿童剧或音乐剧、乃至用于文具和服装的图案造型等等,使其发展成多种业态的漫画产业链。

——摘自2014年3月28日《文汇读书周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