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字的文学巨作”

——小记张乐平漫画作品档案

汪肖华 陈林飞 杨 剑

 

 

   说起“三毛”这一近现代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原创儿童漫画形象,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1949年昆仑电影公司出品的新中国献礼片《三毛流浪记》中,赵丹、孙道临、黄宗英、上官云珠、林默予等著名影星积极参演,甘心为一个无名的小演员当配角,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难得一见的“众星捧月”之盛况。连宋庆龄都不禁赞叹:“我喜欢三毛!”

  跨入新千年的“三毛”依然熠熠闪光。从2006年开始,央视陆续播出根据张乐平原作改编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毛”作为世博系列图书的形象之一,与海宝携手成为代表上海的文化符号;2010年11月10日,在张乐平先生百年诞辰时,大型动画系列片《三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发布会。

  “三毛”的创作者张乐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张乐平,原名张昇,1910年11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黄庵头村张家门。他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能继续求学,先后做过印刷厂、广告公司的学徒和练习生。酷爱绘画的张乐平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习艺作画。

  从1929年开始,张乐平先后从事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画月份牌、美术编辑等工作。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张乐平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漫画创作中,当年的《万岁》杂志将张乐平列为“海内第一流名画家”。1935年,他创造的“三毛”形象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漫画明星之一。

  1946年,张乐平根据自己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创作了《三毛从军记》,并在《申报》上连载。《三毛从军记》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和喜爱。1947年6月,他的又一部不朽巨作《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并在天津、香港等地转载,再度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张乐平先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解放日报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除创作时事漫画、生活漫画外,他还陆续创作了各种不同题材的三毛连环画以及大量反映新中国儿童生活的漫画作品

  张乐平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顾问、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漫画世界》主编,并且荣获中国妇女儿童工作领域的最高奖——首届“宋庆龄樟树奖”和中国漫画界最高奖——首届“中国漫画金猴奖”,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

  张乐平的连环漫画极具特点,通常用喜剧手法表现悲剧性的东西,笑中带泪,发人
深省。他只用一支画笔,不用任何语言符号,就能表达出一个人、一桩事、一些社会现象,既有社会的冷酷无情,又有人性的温暖、同情和爱。其代表作《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被誉为“没有文字的文学巨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盐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这位海盐人民的杰出儿子,专门建立了“张乐平纪念馆”,张乐平夫人冯雏音遵照张乐平生前遗嘱,将部分原稿捐赠给了海盐县人民政府。

  如今,在海盐县档案馆的特藏库里,珍藏着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流浪记》《三毛外传》《三毛爱科学》《我们的故事》《二娃子》《三毛迎解放》等作品的大量漫画原稿,这些作品形成年代早,大部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13年2月,海盐县档案馆馆藏张乐平漫画档案入选第三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摘自2013年9月27日《中国档案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