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全国巡演

清冷曲尽显三毛精神

李 澄

 

  在经过了音乐和戏剧的微调之后,三宝的第三部音乐剧《三毛流浪记》于2月15日在保利剧院拉开了二轮全国巡演的帷幕。还是那个熟悉 的光光大脑袋上的三根夸张的毛,还是张乐平笔下那个人物形象,在舞台上的三毛有了更多的表演空间,三宝为他所写的那些清冷的歌曲与喧闹的一个个故事恰成鲜明的反差。这部音乐剧以三毛和他的小伙伴们以及象征着芸芸众生的几乎所有剧中人物为吃而苦苦挣扎为线索,讲述了在旧时代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以及无奈中 的乐观精神,让观众重温了张乐平原汁原味的笑与泪。而生动活泼的歌舞形式和恰到好处的当代诠释,则令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感触良多——尽管全剧没有一句“穿 越式”的台词,但“流浪”生活的主题还是广泛引起了当下在城市中奋斗的青年人的共鸣。

古典李论

三宝的“流浪”情结

  无论是“三毛”还是“三宝”,对我来讲都是再熟悉不过而又有些陌生的名字。我的童年正是“文革”期间,《三毛流浪记》也算是“禁书”,是看不到的,只有小伙 伴家可以看到已经被翻烂了的一本,好像还是在新中国三毛戴上了红领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等到再能看到《三毛》时,我已经过了那个年龄,至今脑海里只印刻着 戴着红领巾的三毛那灿烂的笑容。再说“三宝”,多少年来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都是流行音乐中人,不在我的视线之中,直到他写了第一部“音乐剧”《金沙》以及 2007年的《蝶》……

  在我的心目中,《金沙》至多算是一个旅游景点的“穿越式歌舞秀”,而《蝶》则有着顾名思义——“破茧化蝶”的意义, 虽然“进化”得并不完善,但称得上是他“音乐剧”的真正起点。《蝶》虽号称灵感来自《梁祝》,但实际上只体现在了男女主角的名字上,里面的故事背景与《梁 祝》毫不相干。在“穿越”与“未来世界”的荒凉和冰冷无助中,三宝对剧中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小姑娘,赋予了全部的真、善、美,她那美得让人心碎的唱段, 充满了无助和期盼温暖。小姑娘简单毫无矫饰的痛和美,在演出结束后会让人忘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纠结以及“蝶人”的丑陋。当年看上去,那似乎是三宝“节外生 枝”的“意外收获”,甚至是抢了“梁祝”的主题,但如果看了他这部去年新创作的《三毛流浪记》,就会发现他似乎仍然纠结在《蝶》中那位小姑娘的“流浪情结 ”之中,《三毛》是他未完结的这个心迹的延续。

  在《三毛流浪记》中,三毛自始至终唱着与小姑娘旋律不同但情调相似的歌,三毛对于烧饼、对于妈妈的期盼,也与小姑娘对于温暖、对于妈妈 期盼的情境形神俱似。无论是在《蝶》还是在《三毛》中,这些唱段成为博得观众眼泪的“催泪弹”,可以说,三宝在《蝶》中“研发”的“秘密武器”——“流浪 情结”,最终在《三毛》中得到“量产”。这也引发了我的好奇心,那就是三宝的“流浪情结”是他个人内心一种艺术家式的孤独感呢?还是他聪明地发现了都市人 现在与过去之间“穿越”的“虫洞”?那个三毛到监狱里找饭吃却遇上了集体绝食的段子,颇具寓言性。它让我们看到了“穿越”之后的失落之情。不同,仅仅体现 在“穿越”,而“虫洞”的两边,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它缘于人们内心缺失已久的安全感……

——摘自2012年2月18日《北京晨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