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与上海图书馆

——《风情——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序

黄显功

 

  今年是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的百年诞辰,也正值张乐平先生创作的三毛漫画形象诞生75周年。这一中国本土的漫画人物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中国漫画艺术经典形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毛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不仅以三毛为主角的各种图书一直畅销不衰,同时三毛漫画还被改编成影视搬上银屏,近年又以新媒体卡通戏剧、舞台剧、网络游戏和动漫形式出现,使三毛成为具有现代标志性的文化资源,其影响波及海内外。

  今年7月28日,由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发起主办的“张乐平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我作为这次活动的策划参与者,不仅是三毛漫画的爱好者,也是三毛与上海图书馆缘分的见证者。因为,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三毛离不开上海图书馆的文献支持。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在繁华的上海为艺术、为生活而打拼的时候,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个人的艺术资料往往残缺不全。虽然张乐平先生在数十年间创作了大量漫画,刊发于众多报刊之上,但后人对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创作仍缺乏完整的了解。如最早的三毛诞生于何时,早期的三毛漫画作品究竟有多少,抗战时期张乐平先生曾创作了哪些漫画作品等。在已刊的中国漫画史著作中对张乐平先生的评论与研究有明显的不足。对于散见在建国前多种报刊上的漫画,只有以披沙淘金的功夫去寻觅才能有所发现。因此,以富藏中国近现报刊著称的上海图书馆成为张乐平家属和研究者关注的目标。

  从1991年起,张乐平先生之子张慰军来到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开始了艰苦的查找。到1992年夏天,在徐家汇藏书楼的毛天虹、张伟的帮助下,从30年代的报刊上,欣喜地发现了数十幅早期三毛漫画。1992年9月张乐平先生逝世之后的十余年来,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融融和张慰军等人投入大量精力,对张乐平漫画作品进行编辑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漫画作品集的新版本和衍生作品,同时组织人力在上海图书馆继续寻找父亲的作品。发掘早期三毛漫画也牵动了其他一些热心人,如作家丁言昭在研究30年代上海时,从上海图书馆所藏文献中陆续发现了十余幅三毛漫画,也及时提供给了张家。1998年之后,张融融和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的汪英﹑祁国生等人坚守在上海图书馆的近代文献阅览室,几乎查遍馆藏三﹑四十年代报刊,从中又找出了一百余幅三毛漫画,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张乐平漫画创作的认识。其中最有价值者是又一次改写了三毛的生日和诞生地。据张乐平先生回忆,第一幅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的上海《小晨报》,实际上《小晨报》创刊于当年9月12日,三毛的摇篮肯定另有所属。以往人们所知的三毛诞生地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发表于1935年11月23日《小晨报》上的三毛。另一说是刊在早于该报的《独立漫画》上,但上海图书馆所藏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出现了更早的三毛。目前,这一发现已成为三毛的生日。

  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不仅丰满了三毛的身躯,同时也重现了张乐平先生的艺术创作生涯,弥补了一批缺失的资料。如他在30年代的漫画创作状况,后人知之甚少,通过史料发掘,成立于1937年8月的救亡漫画宣传队逐步完整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部《三毛之父“从军”记》将这段难忘的历史得到了再现,为我们探寻当年走出上海的艺术家们以漫画抵抗日寇的足迹提供了少为人知的文献资料。据统计,张乐平先生的抗战漫画作品90%得益于上海图书馆的帮助而重见天日。《三毛流浪记》原连载于1947年6月15日至1949年4月4日的上海《大公报》上,之后曾结集出版。建国以来,由于种种政治原因的束缚,频繁出版的此书画稿被多次删改。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三毛流浪记全集》为名出版时仍是个残缺本。为了恢复这本名作的本来面目,张氏兄弟在上海图书馆完整地复印了《大公报》上连载的《三毛流浪记》,加上《大公报》未刊稿,在2000年出版了足本《三毛流浪记全集》,共收录261幅作品,对画稿名称也据首次刊登时的原貌作了订正。

  三毛与上海图书馆的缘分还在于双方的友好合作。在《三毛流浪记》创作50周年纪念时,张乐平家属将三毛形象使用权授予了上海图书馆,三毛漫画传人、张乐平先生之子张苏军手绘了50幅三毛漫画赠给了图书馆读者,而上海图书馆图书文化博览厅也在三毛漫画诞生70周年之际,策划出版和发行了《三毛之父张乐平(限定版)》珍藏本70部。在《三毛流浪记》诞生60周年时,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了一批各个时期出版的《三毛流浪记》,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三毛流浪记》版本展”,吸引了众多的藏书爱好者。2007年,鉴于上海图书馆对三毛的帮助,张乐平先生的家属将《三毛流浪记全集》和《三毛从军记全集》的彩图英汉双语版这一走向世界的最新版本和《三毛之父“从军”记》授予上海图书馆所属的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使最年轻的三毛与最早的三毛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性地相聚。在纪念张乐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双方再次签订了三毛动漫合作出版协议,可以期待三毛的新形象版本将不断在此面世。

  这本集中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的张乐平漫画作品集,也是主要取材于上海图书馆所发现的漫画编辑而成的新书。此书初版于三毛70岁之际,五年来,又陆续找到了一百余幅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作品,推出了修订本《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三毛诞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风情。这些历经岁月蹉跎的老漫画,再现了一个城市变迁的缩影。如果说上海图书馆最近编辑出版的《老上海漫画图志》是一部区域性的漫画专题文化史,那么张乐平先生的这部作品集则是对上海30年代漫画发展最具典型性的解说之一。当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国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均有较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者和出版物。就漫画而言,仅在上海就有二十多个漫画刊物,为漫画家的成长创造了施展才干的舞台。由于漫画具有时事性特点,最易与当时兴盛的报刊相结合,于是成为揭露社会百态的有效载体。所以,张乐平先生作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不仅塑造了三毛,而且从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关注千变万化、错纵复杂的花花世界,从中提炼出各色人等的艺术形象,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30年代一段段生活的场景。在当时众多的报刊上,如《小晨报》、《新华画报》、《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泼克》、《社会日报》、《申报》等,都可以见到张乐平先生观察社会、揭示生活、批判现实的漫画作品。本书就是张乐平先生这一时期作品的集中展现,许多作品系首次结集出版。

  对于漫画,我觉得它不仅是一个美术画种,它还是一种“文体”,一组漫画就是一篇杂文,或是一篇散文,能使人从图像的品鉴中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思想的共鸣。它作为都市文化的表现物,是随着报刊媒体的发展而繁荣起来的艺术类型。人们对漫画的喜闻乐见正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认同。《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一书共收入三百多幅张乐平的作品,为了让今天的读者认知当年的都市生活场景,由作家丁言昭、余之写了近百篇文章,对部分漫画进行了情节性解读,使静止的老漫画变成富有戏剧性的“动画”故事。其中的部分文章还对30年代上海的社会背景与史实作了概要性描述,为人们重温历史,鉴赏大师画笔下的漫画形象提供了知识性素材。两位作家的文字使隐现于大师画笔下的无字的漫画线条演化为自说自话的妙文。因此,阅读此书,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三毛诞生和成长的社会氛围与时代特征,再续老上海都市风情的记忆片断。

  三毛与上海图书馆的画缘、书缘,不仅体现在以上查找文献、提供服务、合作出版等方面,更具有文化价值与意义的是2009年7月28日,在又一个三毛的生日里,张慰军代表张乐平的家属将一批极为珍贵的张乐平三毛漫画原稿,笔记、发言稿的手迹以及和众多文化界名流交住的书信原件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此举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图书馆的漫画专题文献收藏,为研究上海文化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由此可见,图书馆在重现人类文明创造和重构城市文化记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三毛凭籍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获得了重生,它不再是踪跡渺茫、身世不清的城市“流浪儿”,而是常驻在人们心里的“永远的三毛”。

2010年8月9日

——摘自《风情——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2011年1月译林出版社出版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