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三毛”的首次亮相

张伟 王曼隽

 

  带着满心眷恋和希望,“三毛”和他的“父亲”张乐平,在战后1945年11月20日踏上归乡之途。当上海各家报刊的编辑们得知这位10年前在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漫画家回来时,纷纷报道并争相向他约稿,而谁也没想到,有幸在战后首家发表张乐平三毛画作的是《海风》,这不能不归功于龚之方、唐大郎两位的人脉关系。从1945年12月22日第6期起,《海风》上开始不时出现张乐平的画作。这些作品秉承张乐平一贯作风,嬉笑怒骂,直击社会。如一幅“天下和地上”的画,描写一个官员为人书写“天下为公”的条幅,由于地面不平,书桌倾斜,怎么也写不好,只能悻悻而去。稍后回来一看,条幅旁边多了幅三毛书写的条幅:地上不平!作品的讽刺指向很明确,替穷苦的人们倾吐了埋藏心底的怨气,也完全是张乐平的亲身感受。《海风》读懂了张乐平新作的内涵,龚之方为此解读:“张先生八年来可惊异的进步,就是‘三毛’也脱胎换骨,它逗引你一笑,也可能使你冲动。这中间实在不完全是笑料,是普遍的挂在老百姓眼角上的泪痕!”在《海风》试笔后,张乐平的长篇连环画《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分别在《申报》和《大公报》上连载,并很快出版单行本。三毛形象很快走向全国,并被海外华侨所知,甚至流传到英、美、法、日等国和东南亚地区,创造了美术界的奇迹。然而又有谁知道,战后“三毛”画作的起步是从《海风》这张方型周刊上开始的呢!

《海风》第10期第8版张乐平三毛漫画《天下为公地上不平》

(本文选自《方型第一刊《海风》》)

——摘自2011年1月30日《新民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