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她的“爸爸”张乐平

晓 鸣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以那脍炙人口的《撒哈拉的故事》征服了大陆千百万读者的心。她曾经孤单一人由香港飞至上海,回到了她阔别40年的故土。让人们觉得奇怪的是,她一不游山玩水,二不访亲拜友,一下飞机就驱车前往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家,一住4天。原来三毛与张乐平先生早认了干亲。父女相聚,亲情难舍,共享天伦。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三毛与张乐平,一个姓陈,一个姓张,素昧平生,又隔着40年的沧桑与那条难以逾越的海峡,他们是怎么认识,又怎么成了父女的呢?

  很多人都相信缘分,并认为缘分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是命中注定,冥冥中的应验。三毛父女一见如故,亲情难舍,也只有用“有缘”来解释了。笔者有幸在张乐平家见到了三毛,虽只语片言、浮光掠影,却深深感受到张乐平与三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父女,那种精神、心灵的相通远远胜过血缘的相联。

  张乐平提起三毛,几次重复地说:“她很真,很懂生活,很理解人,不容易啊。”他告诉我,三毛到家后就像自家人一样随便,跟双亲嘘寒问暖,和弟弟姐姐们拉家常,还与家中的保姆说笑。吃住方面极为随便,不愿别人为她操心操劳。即便是她自己的习惯,一看到与这个家不协调,她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比如她一般不吃早饭,大陆妈妈看不过,要她吃一点,她就高高兴兴地吃了,之后她每天都吃早饭,而且还吃得不少。“这孩子真体谅人。”一说起三毛,张乐平夫人眼睛微微发红。她说三毛非常孝顺,知道她身体不好,不让她坐着,要她在床上躺着,自己搬个椅子到床边跟她说活。张先生走路不方便,她不离左右地搀扶照应,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有一天下午,张乐平夫妇正午睡,三毛怕吵醒他们,未打招呼就溜了出去。张乐平夫妇醒来后发现不见三毛,急坏了。不一会三毛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告诉爸爸妈妈她的所见所闻,把老俩口逗乐了。

  曾有人对张乐平说,他可以再画三毛,赋以他新的时代内容,谁知老人淡淡地说:“不行啦,心力不济。再说三毛又不会经商,也做不成倒爷。”诙谐中分明隐含着惆怅。老人珍借他花了毕生精力创造出来的灰色小人物,有多少人能知晓这位老人晚年内心深深的孤独?

  他的台湾女儿三毛能知晓和理解他。这个在台湾就以“小人物”自居,悲天悯人的三毛不仅是他的女儿,更是他的知音。对爸爸的三毛漫画她推崇得五体投地,她极为钦佩爸爸对那些底层百姓喜怒哀乐的深刻体验。她认为,如果没有巨大的人类同情心,仅有细腻丰实的艺术感觉,是画不出这样的杰作的。三毛对她的大陆爸爸有一种超越于血缘亲情的爱。她对她的大陆的新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她说,这个家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从环境、家庭格局、家具布置到人际关系都是现出淳朴、淡泊、亲切的韵味。她特别喜欢张乐平爸爸,喜欢他的气质、为人、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那天早上她一见到我就对我说:“爸爸是个极有意思的人,我觉得他非常美,特别是在早晨和黄昏时分,阳光斜斜地射进屋子,爸爸端坐在书桌前,一袭黑衣,静穆无言,两鬓闪着银色,四周万籁俱寂。我久久地注视着他,静观天地与人的和谐。那真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摘自2010年8月29日《淮海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