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漫画《三毛流浪记》的发表

张宝林

 

 

   上海大公报编辑部,坐落在民国路一幢名叫厚德大楼的二层。除了资料室单独占了一间外,整个编辑部就是一间打通的大房子,只有王芸生的办公室用一架屏风隔开。

  那时的报纸,人员精干,即使是大公报这样的“大报”,也就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大房间里,摆着几个长条桌子。李纯青是主笔,只写社论、文章,不管编务,所以没有固定座位。中间一条长桌,是编辑主任许君远,他的右首是要闻版编辑贺善徽,左首是国际版编辑戴文葆。高集坐在右边的一条长桌,他负责本市新闻版,这个版还有个编辑叫李宗瀛,燕大高才生,编报也很有经验。陈伟球的主业是副刊,白天编《大公园》的文化稿件,晚上协助编新闻。左边那张长条桌,是翻译组和地方版的地盘,翻译组组长是杨历樵,翻译组负责把外国通讯社新闻和文章翻成中文。当时,报社很重视利用外国资料。先后在翻译组工作的,有张美余、张契尼、蒋定本,还有当今名满天下的武侠小说家金庸,他的本名叫查良镛。另外,还有一位张蓬舟,负责资料整理。

  陈伟球回忆了当时和高集一起编报的情景。

  “高集调沪后,与我和李宗瀛合编‘本市新闻’。这两位老兄则把我看成一个小弟弟,不断耳提面命,教导我去掌握编辑新闻的方式方法,如新闻标题应当怎么标,才算合乎规矩;发稿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要点,才能使排字工人干起活来便利快捷。我在他俩的精心指导下,确实感到举重若轻,大胆处理了许多重要报道而没有弄出乱子,至今想起来还感到得益匪浅。”

  他还提到的一件事,那便是著名漫画《三毛流浪记》的发表。

  1946年以后,漫画家张乐平在当时的《申报》上,发表了一组连环漫画,题目叫做《三毛从军记》,读者好评如潮。有鉴于此,王芸生先生找到当时担任《儿童副刊》主编的陈伯吹,请他和张乐平商量,能否为大公报创作一组类似《三毛从军记》这样的漫画。陈伯吹找到张乐平,张很痛快地答应为大公报另画一组连环画。他说,社会上流浪儿童很多,他们的遭遇十分悲惨,以流浪儿童为内容可以引起社会上的重视。事情敲定以后,王芸生就把这件事委托给了高集,让他在本市新闻版发表。

  不久,张乐平的漫画就送来了。从此,地方新闻版就增加了一个非常吸引读者的专栏,这就是《三毛流浪记》。每天高集负责安排版面,李宗瀛协助编辑文字,陈伟球则负责制版、发稿费等事宜。

  《三毛流浪记》发表后,在上海引起的反响很大。1948年末,宋庆龄先生曾因三毛漫画的成功发表,于上海燕云楼宴请漫画作者张乐平。此时,王芸生、高集已经和许多进步人士一样,秘密去到北方解放区,迎接新的任务去了。

——摘自《各具生花笔一枝——高汾与高集》,2010年6月10日《新民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