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的方式纪念张乐平

潘 媛

 

 

  我是画漫画的,画了许多儿童漫画,也画了不少成人看的漫画,大家总喜欢称我是儿童漫画家,我也乐意接受这个称号。有人问我,你的儿童漫画小孩子那么喜欢看,有什么诀窍吗?我想来想去没啥诀窍,就是有一点,我爱孩子。

——张乐平

  他是“三毛之父” 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后天是他逝世15周年纪念日 三毛影视热再度启动

 

  1935年春夏之交,上海的《小晨报》上,一个只留三根头发的光头孤儿三毛诞生了。这个孩子孤苦伶仃、可怜巴交,细细的胳膊、瘦瘦的腿,大脑门,最重要的是只有三根头发。他调皮捣蛋,常常闹出种种笑话,看上去就像是上海普通人家的小顽童。但是,看似简单的画面都常常带有寓意,这个苦孩子的遭遇折射了很多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作者大胆的作风如同鲁迅先生的尖刻文章,让不识字的劳苦大众也能清楚明白地看懂。这个形象的创造者是时年25岁的张乐平,他后来被人们称作“三毛之父”。

  十多年后,三毛系列漫画在《大公报》连载。那时天气冷,三毛穿的还是单衣,竟然有不少女孩子们寄来给三毛打的小毛裤、毛衣,张乐平知道了之后,在画上三毛真的开始就穿上这些深情的衣物。后来,三毛的影响力到了这样一个地步:1949年初春,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了三毛生活展览会和建立三毛乐园会,救济了数以千计的贫苦儿童。

  1992年9月27日,“三毛之父”张乐平逝世,今年9月27日(后天)是他去世15周年的日子。张乐平的名字随时随地都和三毛联系在一起,除了抗战8年以及文革十年之外,张乐平几乎一生都在创作三毛漫画,其传世之作包括《三毛从军记》《三毛外传》《三毛流浪记》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学雷锋》等系列出现,新三毛由原先瘦骨嶙峋的形象变成饱满而健壮,伴着他的欢笑,做好事,爱科学,勤劳动,成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好伙伴。

  据不完全统计,张乐平去世后,国内外出版各种版本的原著《三毛》漫画书就已经高达60多种。三毛还以新的姿态出现,成了影视人物、舞台人物、卡通人物、网络虚拟人物等。早在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由王龙基主演的电影《三毛流浪记》,成为我国的经典电影之一。1958年的木偶电影《三毛流浪记》,1958年的电影《三毛学生意》,1992年的电影《三毛从军记》,1996年的电视连续剧《三毛流浪记》,2004的电影《三毛救孤记》等等。2007年,根据原著《三毛流浪记》改编的中外合拍电影《三毛》已经启动,13集动画片《三毛从军记》制作完毕。

  台湾以“三毛”作为笔名的女作家陈平,曾经这样描述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具备了浪漫最基本的特性和要素——以画代字,有图无文。三毛看上去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但是,作者在什么心情之下,产生这一主题的灵感和坚持,将这小人儿血和泪,只为着,去拼出一个卑微的存活?我们三思,也去细看一幅一幅小三毛在书中的表情。那历史伤痕的说明,尽在泪笑中。”

——摘自2007年9月25日《成都商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