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毛诞生的时代

黄显功

                                            

 

  70年风雨铸造中国漫画经典,五代人老少共读三毛曲折人生。张乐平先生创作的三毛漫画形象诞生至今已有70年了。这一中国本土的漫画人物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中国漫画艺术形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三毛为主角的各种图书一直畅销不衰,引人入胜,同时还被改编成影视搬上银屏。最近又以新媒体卡通戏剧、网络游戏和动漫形式出现,使三毛成为具有现代标志性的文化资源,其影响波及海内外。

  由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历经多年苦心搜集编辑而成的《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一书,集中了张乐平早期的三毛漫画形象和反映上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生话的漫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毛”诞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风情。这些历经岁月蹉跎的老漫画,再现了一个城市变迁的缩影。当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国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均有较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者和出版物。就漫画而言,仅在上海就有20多个漫画刊物,为漫画家的成长创造了施展才干的舞台。由于漫画具有时事性特点,最易与当时兴盛的报刊相结合,成为揭露社会百态的有效载体。所以,张乐平作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不仅塑造了三毛,而且从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关注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花花世界,从中提炼出各色人等的艺术形象,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段段生活的场景。在当时众多的报刊上,如《小晨报》《新华画报》《上海漫画》《申报》等都可以见到张乐平先生观察社会、揭示生活、批判现实的漫画作品。本书就是张乐平先生这一时期作品的集中展现,部分作品系首次结集出版。

  对于漫画,我觉得它不仅是一个美术画种,它还是一种“文体”,一组漫画就是一篇杂文,或是一篇散文,能使人从图像的品鉴中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思想的共鸣。它作为都市文化的表现物,是随着报刊媒体的发展而繁荣起来的艺术类型。人们对漫画的喜闻乐见正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认同。《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一书为了让今天的读者认知当年的都市生活场景,由作家丁言昭、余之写了88篇文章,对100多幅漫画进行了情节性解读,使静止的老漫画变成富有戏剧性的“动画”故事。其中的部分文章还对30年代上海的社会背景与史实作了概要性描述,为人们重温历史,鉴赏大师画笔下的漫画形象提供了知识性素材。两位作家的文字使隐现于大师画笔下的无字的漫画线条演化为自说自话的妙文。因此,阅读此书,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三毛诞生与成长的社会氛围与时代特征,再续老上海都市风情的记忆片断。

——摘自 2005年8月7日《新民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