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换“三毛”

张建鸣

                                            

 

  《三毛流浪记》是我用饺子换来的一本书,它也是我童年里一桩忍俊不禁的趣事,至今仍是我们家庭茶余饭后品长论短的保留“素材”,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淘书”。
   我上小学时,属于我的有限课外书仅是一些《动脑筋的爷爷》、《儿童时代》和《小朋友》等少儿低级读物。我两个哥哥的连环画中,有一本缺页掉角的《三毛流浪记》。在“文革”年代,它却勾住了一批求知欲望强烈的孩子的心,自然也是我梦寐以求的猎取对象。
   那时,不过年能吃上饺子属于非常特殊的待遇。包上一次饺子全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一上午的忙碌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中午第一锅饺子便送上了桌。
  母亲为我们兄弟3人各盛了一碗饺子。面对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我心里打起了主意——饺子换书。虽然我的两眼被饺子紧紧地勾住,嗓子眼儿似猫爪挠痒似的,口水直往肚里淌,但袭人的书香最终抵御住了诱人的饺香。然而两个哥哥一阵狼吞虎咽,转眼间两只碗底朝了天。
   这时我提出用饺子与他们换书。刚尝到荤腥就戛然中断,那滋味反而把馋瘾越吊越高,他们无法招架,最终还是答应。
   首先我提出换《三毛流浪记》,然后再换其他小人书。一碗、二碗、三碗。终于他们拍着肚子离开了桌子。这时,我才囫囵吞枣般地狂吞起来,桌子上还盛着一大盆饺子。
   母亲见我埋头吃着饺子,便问他俩怎么不吃了?他们答道,吃饱了。直到这时,两人才恍然大悟,大呼“上当”。父母听说,已笑得合不拢嘴,而我却得意地获得了包括《三毛流浪记》在内的一笔“财富”。
   以后此事便成了“趣事”,长久地“笑谈”。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我也随之被戴上“很小就有经济头脑”的桂冠,这时的我也就有些自鸣得意飘飘然起来。
   “文革”后少儿出版社又重印了《三毛流浪记》(选集),我前后买了两本,分别送给了我的侄儿、侄女,这似乎意味着对往事歉疚的补偿。后来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三毛流浪记》,这才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本《三毛流浪记》的全集。
   用饺子换来的《三毛流浪记》早已不知去向了,然而这第一次“淘书”所带来的乐趣,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摘自2003年6月5日《中国商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