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 连环画家

纪念张乐平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

 

 

  9月25日,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从三毛谈起——漫画家、连环画家纪念张乐平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解放日报举行,解放日报总编宋超、前总编丁锡满、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国荣和本市著名漫画家、连环画家和张乐平先生的子女30余位出席了座谈,会议由美协副主席徐昌酩先生主持。

  丁锡满:参加这个会心情很激动,它既是对张乐平先生的纪念,又是许多漫画前辈的一次团聚。想到张乐平先生在世时,经常组织各种漫画活动,五十年代初,漫画发挥的作用之大,我们都有深刻的印象,漫画家团结战斗,繁荣创作,希望这个传统今天得到发扬光大。各画种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漫画与时事政治最贴近,战斗性最强,这一点与报纸相同。张乐平的漫画,更多一种功能,具有思想启迪的意义。他画的三毛,触及的主题,正是关爱人生,同情弱势群体,呼唤人道尊严,所以他能赢得最广大的读者的爱戴,赢得“平民画家”的美誉,张乐平是真正的人民画家,爱人者受人之爱,三毛不朽,张乐平不朽。

  特 伟:今天大家在一起纪念张乐平先生,我所以一定要来参加,参加这个会,表示我的心情,对张乐平先生深深怀念的心情。

  叶 冈:张乐平先生是中国漫画造型的第一高手,当年在抗日漫画宣传队,许多漫画都是由他起稿的,他和廖冰兄、陆志庠等用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他借三毛,有力地抨击社会的不公,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他的三毛,是中国最成功的连环漫画。他是一位艺术成就很高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秉性善良,乐于帮助别人,当年他自己儿女成群,叶浅予的女儿寄放在他家,与自己儿女一样看待。当时我在上海,生活也十分窘迫,他每次来取稿酬,打牙祭总叫上我,点上不少菜,他喝酒我吃饭。

  谢春彦:美协和解放日报组织这个座谈,这么多老前辈来参加,说明张乐平先生的人格的感召力量。记得一年春节,我去看望乐平先生,闲谈中提议他即兴作一幅画。当时已是病后,他作画的手有一些抖,他兴致很高,不假思索画了一只猫,周围一群老鼠,在吃猫的奶。当时社会上对腐败现象刚刚有所议论,张乐平先生以他敏锐的感觉用漫画表现了自己的爱憎。丁锡满先生当即就把画带走,并亲自配了诗,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意境和艺术技巧,及幽默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平时,乐平先生是一位好好先生,但亲眼目睹他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一个老漫画家的是非感、责任感,尤其在老骥伏枥的时候,仍然如此强烈,实在不多。

  王益生:解放后,上海漫画创作的活跃,漫画队伍的发展,都和张乐平先生有直接的关系。他为漫画界做了很多工作,上海漫画队伍的团结,与各报社的联系,非常紧密,关系融洽,对青年漫画创作力量的培养等,他都十分重视,专业、业余的有不少都是他的忘年交,他经常提醒我们要注意工人业余作者,叮嘱他们多多参加展览,他说,我们的创作离开了青年人就会没有生命。

  黄 可:与张乐平先生相识是在五十年代,他是协会最早一批的创作干部,与俞云阶、赵延年等,经常来美协组织和参加创作。乐平先生子女较多,生活上可以得到一些照顾,他坚持不要,生活简朴,始终保持了平民风格。解放后,张乐平先生曾面临还要不要画三毛的问题,当时组织了讨论,觉得可以把三毛作为新中国儿童的形象来表现,在这上面,他化了很大的努力。从中国漫画史来看,张乐平的三毛在无文字的连环画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戴敦邦:五十年前,到美协参加漫画读者座谈会,第一次见到张乐平先生。乐平先生逝世时,我去参加了追悼会。按照他的意愿,播放了“一路平安”。事实上,张乐平先生经历了并不平安的五十年。当时上海的漫画非常有战斗性,其他画种不如它,连环画家都在逐渐改造适应的过程中,漫画家对连环画的创作给以了很大的支持,宣传婚姻法、土地改革等,都是连环画家和漫画家共同合作,漫画家起了主导的作用。现在连环画创作不太景气,希望漫画家继续支持连环画创作,这是我们对乐平先生的告慰。张乐平先生的漫画艺术确实是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他是中国漫画真正的大师。

  沈天呈:我是乐平先生的晚辈了,他的真诚为人,他在艺术上的构思和技巧,都是我非常崇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最近,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上有一篇文章,说漫画患了软骨病,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漫画家震动的,廖冰兄先生也提出,要给社会揩揩玻璃。现在的漫画,都以搞笑为特色,朱德庸的“涩女郎”之类,可以有,但只应是其中的一种,在抨击社会丑恶方面,漫画应有所贡献。当然,这不仅仅是漫画作者的问题,领导、报纸,都要支持,最近我画了一幅批评某球星的漫画,就发不出来。领导要为漫画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要让我们的漫画患软骨病。

  陈 琪: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张乐平的三毛同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深刻感受到的是:第一,张乐平先生的艺术和他的人格魅力,第二,他对上海漫画事业做出的贡献,第三,我们的漫画创作,必须切入社会,紧随时代,以此作为对张乐平先生最好的纪念。

  宋 超:学生时代就读张乐平先生的漫画,我是他漫画的受惠者。张乐平先生是解放日报的老作者,在这里发表了大量的漫画,所以丁锡满同志提议了这个活动,我们非常赞同。时代不同了,但三毛不朽,张乐平不朽,新的时代,还十分需要张乐平,需要他那样的漫画。我想说三点。第一,我们要提倡张乐平先生的作风,要深入体察、领悟生活,才能很好地表现生活。张乐平在三毛中表现杂耍、表现擦皮鞋等等的细节,没有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是不可能有的。艺术创作的技巧来源于生活,幽默需要宽阔的视野,需要有细想的深度,张乐平先生关于猫和老鼠的漫画就是明证。第二,我们要发扬张乐平先生的精神,不光是漫画家。张乐平先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而首先他具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他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苦民之苦,忧乐观是完全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民有所求,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与我们办报纸的精神是一致的。张乐平先生的作品不朽,其根本原因在于作品的根源在人民之中,这也是三个代表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在漫画界,在新闻界,这一点都是根本的,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民群众,我们最大的危险也在于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我们要为涌现更多的张乐平式的漫画家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呼唤优秀的漫画作品,呼唤张乐平,是因为我们重视言论的力量。漫画的战斗性最强,思想最犀利,中国新闻一等奖评出华君武的漫画,我们稀缺这样的作品。解放日报历来有重视漫画的传统,“朝花”的杂文,文化新闻娱乐版、新闻要闻版,都可以发表漫画。我们呼唤优秀的漫画作品。

  朱延龄:关于张乐平先生的作品,我想了很久的有两件事:一,张乐平先生的艺术成就不仅在漫画,五十年代他画的少儿读物插图,“宝宝创奇迹”等是留给后继者研究学习的财富,如他那样能深入人心,引起社会反响的作品极少。他不靠搞笑,不靠炒作。研究学习光开这样一次会是不够的,艺委会可以组织研究,结果不仅要产生论文,还要催生新的三毛。第二,我们应爱护三毛的形象,如今戏说历史糟蹋名著成风,要防止拿三毛做名牌,到处滥用。

  杜建国:《三毛流浪记》出版时,我才7岁,是看着它长大的,50年传世,魅力不减,现在许多表现老上海的片子,我看不能与它相比。中学时代,开始和张乐平先生有接触,我们画的作品,张乐平先生为我们提意见,作修改,态度和蔼可亲。我自己出身不好,当时发表漫画有一定困难,张乐平先生很关心人,他建议我画一些儿童题材的作品,给《小朋友》发表,这也是我走上儿童题材的漫画创作道路的开始。他还启发我多接触儿童,当时我在闸北区一个小学上课,下午四点多放学,乐平先生为了来看我,一点多出门,在棚户区兜了两个多小时。八十年代,我开始画《小兔非非》连环漫画,他十分支持,鼓励我画下去。

   徐昌酩:我们呼唤张乐平的精神,他作为艺术家的责任心,以及不断战斗的精神。五六十年代,他在上海漫画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人帮”倒台后,他非常兴奋,团结漫画家,三天搞出一个展览,他画得好,出手快,还非常关心别人。在逆境中同样如此,“文革”中自己挨批斗,还叮嘱我去探望丰子恺等,这些事,在他是很多的。

  张融融:今天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我代表全家向主办单位和到会的同志表示感谢,母亲身体不好,不能亲自前来,他嘱咐我一定要转达这个意思。1997、1998年,父亲逝世五周年时,正值文艺类图书畅销,《三毛流浪记》打败了洋卡通。近年来,由于外国卡通的影响,“三毛”的发行量和影响稍减。最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亲自抓,希望拍104集的三毛,将三毛形象从漫画向卡通转化,他们做得很谨慎,希望发扬三毛原作之长,而不能走样。此外,三毛在国外的影响仍在扩大,如日本、韩国和美国;日本一些大公司组织员工看三毛;韩文版的三毛今年出版;在美国,奥斯卡奖的一位评委四次来中国找我们,对三毛情有独钟,希望能拍摄三毛卡通片;日本影响最大的一位卡通画家也曾表示了这样的愿望。三毛不是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曾有海外收藏家愿出巨资收藏父亲的《三毛流浪记》,被他拒绝了,而是无偿地将该作品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父亲逝世后,母亲按照父亲的意愿,又将另一部分作品《三毛从军记》捐赠给上海美术馆。1995年,在家乡海盐建立乐张乐平纪念馆,1998年,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和延安30多名贫困儿童做了捐赠。父亲生前是一位平民画家,上饭馆,他大多去一些小饭馆,他和印刷工人的关系也特别融洽,母亲给我们的印象也是如此。作为儿女,我们希望让三毛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摘自《上海美术通讯》2002年第4期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