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三毛看过来

徐 平

 

 

  1949年9月,一部被誉为中国《寻子遇仙记》的经典影片《三毛流浪记》在上海的四大影院同时首演,这也是著名的漫画形象三毛第一次走上银幕

  1999年9月,继电影《三毛从军记》、电视剧《三毛流浪记》之后,展现新时期三毛形象的电视剧《三毛新传》正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投入紧张的拍摄

  50年弹指一挥间

  同样是一个9月,在电影《三毛从军记》进入最后的拍摄阶段时,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因病去世,那是1992年

  于是,9月对于三毛,是一个特别的时节

  又是9月,这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季节,为了赶在国庆后马上拿出10集作品,及时让中央电视台首播,这些天,《三毛新传》摄制组忙得人仰马翻,光16日那天,就换了3个场景连续作战。在虹桥附近的一家餐厅里,三毛正带着一个机器人,为戏里的博士爷爷60大寿而寻找最长最长的面,其实,如果要庆祝三毛自己的生日,需要的长寿面肯定要比博士爷爷还要长,因为从1935年张乐平先生发表的第一张三毛作品算起,如今的小三毛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只是,在广大读者心中,三毛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老三毛志在千里

  三毛长不大,但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扮演三毛的小演员可是一个个都在长大,当年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扮演三毛的王龙基,现在已经当了一年多的爷爷,尽管这些年,他还在为自己的事业到处奔波。如今的王龙基,是中国印制电路行业的专家,主持编辑两份专业报刊,还在积极筹备一个国际展览会。从30年前一次阴差阳错的偶然开始,他兢兢业业从无线电厂的工人做起,现在可以说完全改了行。

  在电影圈里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当年电影《三毛流浪记》开拍在即,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小演员,有一天,导演在电影厂门口,看到王龙基正在和一群大孩子打弹子,大孩子输了还耍赖,只见王龙基毫不畏惧,冲上去就打,居然把大孩子给斗败了。导演定睛一看,大眼睛、大脑袋、细脖子,活脱脱就是一个勇敢的小三毛,王龙基由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颗闪亮的童星。实际上,王龙基在《三毛流浪记》前,就已经拍过多部影片,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史东山导演的《新闺怨》,此后在曹禹导演的《艳阳天》、石挥导演的《母亲》中都有过出色表演,那次在电影厂门口打弹子,其实是他在一部戏里当群众演员,抽空溜出来玩耍,没想到,这一玩,竟玩出了一个50年不衰的电影经典作品来。

  电影《三毛流浪记》在筹备的时候,正值漫画《三毛流浪记》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因此,剧组编创人员并未能看到漫画的全貌,好在三毛的性格在张乐平其他的漫画作品中早有表现,所以剧本写起来也还算顺利,阳翰笙写了第一稿,陈白尘、李天济又改了两稿,可见当时创作态度之认真。影片由于讽刺当局实在“过火”,不仅没能上演,还几次被逼着要上交胶片,结果是有关人员东躲西藏,终于等来了解放。1949年5月,夏衍同志来到上海,他提议,为了与全国喜迎解放的气氛合拍,在《三毛流浪记》的结尾增加一组三毛迎解放的镜头。摄制组采取了这个建议,花了一个多星期,加上了这个喜庆的“尾巴”。9月,这部电影正式公映,王龙基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电影票。

  在扮演完三毛这一角色之后,王龙基以后又出现在10多部电影中,直到1953年,他才脱离银幕,专心读起书来。但他没有能割舍下对电影的热爱,以后考上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主攻电影文学编辑,毕业后参军到福州部队,担任文艺创作员,6年后复员时正值“文革”,他不愿再回到“复杂”的文艺圈,就去无线电厂当了工人,以后一直做到技术副厂长。“文革”结束后,《三毛流浪记》得以在全国重新公映,这家工厂1000多名员工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集体买票去观看《三毛流浪记》。

  岁月如梭,转眼荧屏上又出现了多个三毛形象,1996年底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决定筹拍电视剧《三毛流浪记》,向社会招聘扮演三毛的小演员,登出的样板形象竟然还是40多年前王龙基的剧照。回想当年拍戏的全过程,王龙基认定自己最喜欢的两场戏分别是三毛推车,遇上流氓勒索,他一下把流氓顶了个大跟斗,和领着穷孩子,大闹“猫咪”的大洋房。的确,这两场戏,最能够体现三毛正直善良的性格,王龙基那对喷射着怒火的大眼睛,在以后几位饰演三毛的演员身上,是很难再找到了。

  长了50岁的小三毛如今正关心着新一代三毛的成长,每次重拍三毛,他总要亲临现场去指点一番。他也有个小小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执导一部三毛电视作品,“只要50万,我就能拍出中国‘一休’的感觉来,”看来,王龙基这颗三毛之心还不太老。

兵三毛大出风头

  这个暑假,在电视上大出风头的除了《还珠格格》,当属张建亚在多年前拍摄的一部黑色喜剧电影《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成为上视“荧屏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选出的“最受欢迎的电影,”远在湖北宜昌的三毛扮演者贾林最近也在电视上重温了自己的表演,“我认为还是很滑稽的。”

  贾林的幸运中选,与王龙基有着惊人的相似。1988年,11岁的贾林离开了父母,来到北京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主攻武生。在饰演三毛之前,“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电影《三毛流浪记》,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中的三毛居然在吃浆糊,当然,漫画也看,但年龄太小,有点记不清了。”但那次偶然贾林却记得十分清楚,“1992年5月,《三毛从军记》的副导演吴天戈来北京找演员,那天,我正好下午没课,就在校门口的陶然亭路上与同学一起玩水枪,正打得起劲,被他们撞上了。我是结束了这个学期的考试后才赶来上海拍戏的,这时候剧组已经开工,所以时间特别紧张。张建亚扔给我一本《三毛从军记》的漫画书,还让我看了许多卓别林的电影,就算是前期准备了。说实话,我那时还是个孩子,什么也不懂,是这部电影使我跟影视表演有了一点联系。”

  《三毛从军记》可以说是张建亚花了大工夫的一部电影,当时中国第五代导演纷纷拿出自己叫得响的作品,这也令张建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别人红(《红高粱》)、黄(《黄土地》)、黑(《黑炮事件》)都拍绝了,我的路应当就在‘黑色幽默’上面。”说实话,当时正在病榻上的张乐平先生对是否能改编好他的作品心存疑虑。在这之前,除了王龙基的三毛得到了他的认可之外,其他一些影视舞台作品他都不甚满意,前些日子正好有家电视台要拍三毛,拿来了剧本请他审读,他看了一集就来了个彻底否定。《三毛从军记》之所以能得到张老先生的点头认可,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影厂的厂长朱永德是他的表弟,出于这层亲戚关系和对上海电影业的支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的改编权授予了张建亚。

  张建亚果然创造出一个标新立异的电影三毛形象,按照他的理论,从军的三毛,在年龄上要比流浪的三毛稍大一些,尽管漫画中的三毛是先从军,再流浪,因此,15岁的贾林就成为最年长的一位三毛出现在银幕上。这个三毛的造型,脸型较漫画三毛削瘦,上面还点了不少的雀斑,鼻子也不再是圆形的,而是尖尖往上翘的那种,综合这些“零件”,有点外国调皮小男孩的味道,难怪张夫人冯雏音女士特地去片场探班,也悄悄嘀咕“三毛怎么不大像?”但是,电影拍出来,行家们一致认为,这是运用张乐平漫画元素最多、最全面的一部作品。贾林在青少年观众中声誉鹊起,为此他的解释是“沾了张爷爷的光,三毛名气太大了,谁演都能红。”以后,贾林毕业分配到湖北省京剧院,继续他的武生生涯,可惜的是,近些年单位不太景气,闲的时间太多,他又去北京拍摄了电视版的《红樱桃》——《血色童心》,近日在上海卫视播放的电视剧《神橱》中,贾林也饰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只是观众已经认不大出,这就是当年从军的小三毛了。

大三毛岁月无情

  1997年5月,长大的贾林再次来到上海,与长得“更大”的王龙基会面,这是该年度中国电影童牛奖组织的一次活动,令人感慨的是,在他们的身边,又站上了一位正当年的小三毛——孟智超。孟智超出演电视剧《三毛流浪记》,可谓是万里挑一,编导之所以在那么多的三毛候选人中挑中他,一是化完装后与王龙基的“版本”最为接近,二是说起话来“老得烧勿酥”,是个不怯场的孩子。平心而论,这部电视剧的剧本基础相对薄弱,出彩的地方不多,用王龙基的话讲,“是孟智超救了《三毛流浪记》这部电视剧,否则,此剧很难打开局面。”因为有三毛的知名度,因为有孟智超在全剧中抢眼的表现,电视剧《三毛流浪记》在影视剧不甚景气的今天才得以涉险过关,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可惜的是,两年后在拍摄电视剧《三毛流浪记(续集)》时,正遇上孟智超长身体的高峰,在续集中的三毛,显得体型过大,与原先固有的瘦小形象有一定的距离。

  孟智超的成名,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频繁的社交活动,因为三毛的关系,许多商家、电视台争相邀请他以三根毛的形象来参加他们举办的活动,大大加深了观众的印象。这部电视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首次有了衍生产品,像碟片、三毛卡通书包、水壶、铅笔橡皮文具盒等等,这也使得孟智超的三毛经常可以在柜台前出现,反过来又给电视剧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应。

小三毛再续新传

  今年夏季,《三毛新传》再次招考饰演三毛的小演员,孟智超也前去应试,他事先信心十足,认为70%的可能会让他继续饰演新时代的三毛,导演对他在电视剧《三毛流浪记》中的表演很是欣赏,可惜,已经14岁、上初中1年级的孟智超实在是太大了,结果,来自上海童的梦小学4年级的学生李郑宇成了新科三毛。

  相比现在的盂智超,李郑宇要矮他近一个头,长得也要清秀些,在确定他担任《三毛新传》里的三毛之后,有人发问,“这个三毛是不是太漂亮了些?”片场上的李郑宇要比定型照上的形象瘦了许多,原来前些天,他的光头遭受了上海“秋老虎”的袭击,长满了水疱,剧组被迫停了两天的戏,他生了场病又遇上这么紧张的拍摄,自然就要减肥不少了。李郑宇说他喜欢三毛,因为“他和我在生活里是一模一样的”,导演王又乐介绍说,这个小演员本身的性格就是活泼好动,但思维方式简单了一些,有时理解角色要费点时间,不过,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他的简单,有时表演就显得纯,这正是三毛性格所要求的。

  李郑宇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孩子,他父母来自浙江台州,是一对经商的夫妇。为了能让儿子有更大的发展,夫妻俩已经有了移民上海的计划,如今完成的第一步,就是让李郑宇来上海就学,这次为了拍《三毛新传》,妈妈特地关闭了经营的饭店,赶到剧组照顾孩子。李郑宇说他最喜欢的,还是王龙基的三毛,不过,这部戏里的三毛也很有趣,它好象讲的是下个世纪的故事,玩的东西,要比现在高级得多,还有一个机器人陪伴左右,“那天拍游泳最好玩了,三毛戴了一只手指泳圈赢了许多同学,他们居然一个也没有发觉。”太空时代的三毛是否能被观众所接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编导显得很有自信,“到年底前52集完成后,明年我们还打算拍他52集!”

  或许,来年还真有更新的三毛粉墨登场呢。

——摘自1999年9月20日《新民周刊》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