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张乐平是漫画队“自始厮守的最后一个” 王 英
|
||
今年7月,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诞辰90周年。90年前的7月28日,漫画家张乐平创造了以三根头发为儿童形象的“三毛”。他的诞生倾倒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影响了几代人。张乐平曾经说:“画三毛就是画我自己”。在张乐平作品中,有一本连环漫画《三毛从军记》,这部作品是在抗战胜利后画的,它是张乐平血与火亲历抗战一线的写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全国漫画运动中心的上海,包括张乐平在内的漫画家们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当月,便组成了抗日救亡漫画宣传队。宣传队由叶浅予任队长、张乐平任副队长,并负责编辑《救亡漫画》。他们“要用自己的画笔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唤起民众的救亡意识,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发挥作用”。张乐平用一幅“全部三毛上前线”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8年的张乐平 这一年的九月,张乐平一行抵达南京。在一个星期内,他们赶制了两百多幅漫画,冒着频繁的警报,举办了“抗敌漫画展览”,激励南京市民投身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斗争中去。不久,蒋介石弃守南京,日军兵不血刃侵占全城。并发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漫画队不得不于十一月二十一日随大队撤退到武汉,队员们参加了抗日宣传队。当时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主管第三厅的工作,即抗日宣传工作。 漫画队在汉口青年会大礼堂举办了“抗敌漫画展览”。在保卫大武汉时,他们还举办了“街头画展。”张乐平画了《消极主义,自取灭亡》,揭露整天搂着美女跳舞的官员,画上的棺材上还写着“消极主义”。他还在黄鹤矶头绘制巨幅《抗战到底》的宣传壁画。叶浅予去香港后,由张乐平全面主持漫画队的工作。台儿庄大捷传来,他和队员雀跃不已,通宵达旦地赶制漫画,上街动员市民支援前线抗战。 随着广州、武汉相继失陷,漫画队也撤退到了长沙。张乐平在长沙街头爬上竹梯,在墙上绘抗战漫画。空袭警报突然响起,有人在下面大喊:“敌机来了,上面的同志快下来隐敝!”他赶紧从梯子上下来。刹那间,敌机俯冲下来,紧接着一梭子弹疯狂的扫射,张乐平方才作画的墙上留下了一排排深深的弹孔。 后来,张乐平才知道,喊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面对日益进逼的日军,张乐平他们步行撤离长沙,他带领的漫画队与演剧队第五、第七队奔赴东南战区前线。期间,张乐平与演剧队的冯稚音结为伉俪,这场战地婚礼尚未结束,他们的新房便遭到轰炸。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迫害进步抗日团体。队员相继被捕,关入上饶集中营。有的抗宣队被解散,有许多人被迫离队。张乐平决定继续坚守敌占区,重新组织抗日宣传力量。 1942年春夏之交,日军开展大规模扫荡,所到之处,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漫画队员也相继走散。在如此艰困的情况下,在赣州,他多次举办抗日画展,还编了《大同漫画》杂志,创作了《啊!我们的孩子》《敌人是这样杀害我们的》等一大批宣传抗日漫画,揭露侵略者的暴行。到达广东梅县后,张乐平继续为美军航空队画宣传画。这些漫画配上日文后,还直接空投到日本本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侵略者的士气。据当年漫画队队员叶冈回忆:“张乐平是漫画队的当家人,也是自始厮守的最后一个。全队星散后,只剩他一人还在孤军作战。” 1946年张乐平在上海创作《三毛从军记》 抗战期间,张乐平以画笔作武器,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救亡运动。从一幅自画像《携家流徙图》中,张乐平衣衫褴褛,满脸胡须,瘦骨伶仃,携着破衣烂衫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东奔西跑。那是他当年在颠沛流离生活中,孤身坚持抗战的真实写照。 编辑:许金艳 ——摘自2025年9月1日读嘉新闻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