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0件《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首次组团亮相津城 从展厅到餐厅 “三毛”的天津独家记忆
|
||
现场,63岁的颜奶奶正给7岁的孙女,一幅一幅讲解漫画中的三毛故事,她告诉记者,三毛是她从小的记忆,“后来,张乐平先生还画过很多三毛故事,我们这一代,也是看着三毛从苦难走向新生。”她说,小孙女也挺喜欢三毛的形象,所以“我们昨天来美术馆时看到了这个展览信息,今天特意又来一趟看展。” 颜奶奶说天津还曾有一个“三毛餐厅”,当年可受小朋友的喜欢了,“可惜自己当年忙于工作,一直没带孩子去过。” 说起中国的经典漫画形象,一定要从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开始。从漫画到影视剧,“三毛”乐观不屈的形象延绵大半个世纪,影响了几代观众。 今年是“三毛之父”张乐平诞辰115周年、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由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推出的《永远的三毛——〈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展》,于昨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在天津首次大规模、系统性专题展出,邀请参观者一同回望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 70件手稿“出差”天津 三代观众现场打卡 在中国现代漫画史上,张乐平创作的“三毛”形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早已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据不完全统计,由“三毛”漫画衍生出的影视、话剧作品有十几部,横跨几代观众。而《永远的三毛——〈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展》则回到张乐平的创作“原点”,观众可以在泛黄的画稿中,感知“三毛”最初是如何诞生的。 昨日,前往天津美术馆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甚至有三代人一起前往打卡,找回记忆。那些承载着时代重量的纸页,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观众得以零距离端详那承载着历史重量的笔触,以及“三毛”穿越时空依旧鲜活的形象。 对于此次《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得以首次在津系统性展出,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张堃表示,“1993年,按照张乐平先生的遗愿,《三毛从军记》手稿由其夫人捐赠给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成为保存至今的文化瑰宝。70件《三毛从军记》手稿经工作人员一一点交,独立装框,文物运输专用卡车运至天津。” 现场,张堃指向一组手稿表示:“这是展出展品中故事情节最为连贯的一组漫画,展示了三毛抽签被抽中,与战友一同加入‘敢死队’,最后巧用妙计取胜获得嘉奖的经历。这组漫画中三毛抽中签后的错愕、战友意外牺牲后的震惊和悲伤、对于巧用妙计取胜后的小得意等各种神态,用寥寥数笔绘画得惟妙惟肖。” 画稿泛黄 精神永恒 一根绳索也“细节爆炸” 此次展览不仅呈现静态的纸上艺术,更通过精心挑选《三毛从军记》经典电影截图及珍贵影像片段,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叙事空间。现场设计了三毛从军形象打卡墙、多媒体放映装置、展厅垂蔓精印经典分镜,确保每处细节承载历史温度,让这些穿越烽火的线条在科学守护中与观众展开对话,传递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 当漫画格在银幕上流动起来,观众感叹,“三毛”因此获得了更丰富的生命力。这些动态影像与静态原稿相互映照,让观众得以立体感知这部经典作品从纸页跃入光影世界的艺术旅程,全方位领略漫画形象跨越时代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些泛黄的珍贵手稿中,参观者如何捕捉作品的艺术细节?张堃馆长介绍:“手稿原件中可以看到张乐平对于人物造型、背景等修改的痕迹,比如一根绳索如何缠绕、在作为陷阱打中敌人时又如何瞬间松开。同时在画面中,也能看到张乐平对于画面疏密、黑白灰关系的艺术化表现。” 对于此次展览的意义,张堃说:“《三毛从军记》将宏大叙事凝练于小人物的人生经历,映照的是一位漫画大师以笔为枪的赤子情怀。‘三毛’在硝烟中的挣扎、成长与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同仇敌忾精神最为生动有力的平民注脚。” 记者 单炜炜 王轶斐 摄影 记者 曹彤 三毛餐厅纪念徽章图片由唐文权提供
张乐平授权并亲笔题匾 施光南韩伟写《生日歌》 三毛餐厅里的巨型蛋糕(图片由唐文权提供) 国内首创仪式感最足 三毛餐厅,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天津孩子在儿童节与过生日时最向往的餐厅,这也和张乐平先生有着直接关系——不仅独家授权“三毛形象”,而且还亲自题写“三毛餐厅”的牌匾。 从1985年元旦开业,坐落在南市食品街三区二楼的三毛餐厅就一直很火。王焱先生收藏的《南市食品街经营介绍》(1985年出版)中介绍,三毛餐厅是专门为少年儿童过生日的新型餐厅,为国内首创,独家经营。 当时站在门口迎宾的三毛,是一个机器人,会与小朋友握手说:“欢迎你!”“祝你生日快乐!”餐厅会向每个来此过生日的儿童赠送一顶精致的生日帽,并在饭前通过游戏形式对儿童进行一次爱的教育。入座后将始终有亲切的话语和活泼的动画片伴随就餐。 王焱介绍说,当时餐厅还会根据儿童的不同属相,设计各种味美型新的生日蛋糕,并向每一个来此过生日的儿童赠送一张彩色生日照片…… “80后”的刘先生就向记者提供了两张在三毛餐厅的生日照,“分别是1990年、1991年,我7岁和8岁时拍摄的,当时期末考得不错,家长带我去三毛餐厅过生日。”他说,当时在这里过生日有一系列“程序”,包括和三毛造型合影、放生日歌、点生日蜡烛、吃生日蛋糕……“记忆中,那个三毛偶人差不多1米多高吧,据说是取当时的平均身高。”如今身高1米97的刘先生,当年的合影中,就比三毛高出半个多脑袋,在他的印象中,三毛餐厅的生日蜡烛点着后是香香的、香蕉船还浇着巧克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仪式感相当足。”在很长一个阶段里,三毛餐厅外常常排着长队等位,“男孩们穿着小西装,女孩们穿着泡泡裙,都化好红脸蛋……” 后人曾想重振品牌 市民魏先生对当时餐厅里播放的《生日歌》印象特别深,后来才知道,这首歌是施光南谱曲、词作家韩伟创作的——“生日好,生日好,小小蜡烛点着了。生日好,生日好,大家祝你生日好……”据说当年施光南拒收稿费,还表示:“为孩子们作一支曲子是我的长期愿望,也是我应尽的义务,怎么能谈钱呢?” 很多城市仿冒天津的三毛餐厅,但因为张乐平先生的授权,天津一直是“唯一正宗”。随着西式快餐越来越多,三毛餐厅也逐渐走向颓势。一度曾有张乐平先生的后人想以“天津老店”再振三毛餐厅品牌,后来因故没有实现。 迎宾的三毛机器人、雪白色的雕花大屋顶、五光十色的灯光,以及那个时代甜甜的味道……三毛餐厅也成为“80后”“90后”孩子们的甜蜜童年记忆。 记者 单炜炜 王轶斐 ——摘自2025年8月21日《今晚报》
|
||
三毛漫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