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90岁,子恺漫画百年,笔尖抗战的故事告诉孩子和平有多珍贵

刘文婷

 

  “我从嘉兴来,和爸爸妈妈来买《三毛流浪记》。”在上海书展的签售会上,两三岁的小女孩向张乐平先生之子、张乐平纪念馆名誉馆长张慰军说道。8月16日,人头攒动的上海书展现场,不少小朋友和已经长大的“大朋友”特意赶来“追星”。长长的签售队伍里,不乏正翻着《三毛流浪记》漫画作品向孩子讲述三毛故事的年轻父母。

张慰军为读者签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把父亲的话讲给今天的孩子们听”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三毛之父”张乐平诞辰115周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三毛从军记全集》(珍藏版)以及新时代全彩图画故事系列书《三毛流浪记》(彩绘版)两套重磅新书,并在上海书展举办新书发布会。来自漫画界、文化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深情分享“我与90岁的三毛”的故事,以此纪念张乐平先生,传承经典,致敬和平。

  1935年7月28日,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出现了一个大脑壳、圆鼻头、光头上竖着三根头发的漫画儿童形象,这就是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他秉持善良、坚韧和乐观,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张乐平先生长期和流浪儿童交朋友,才能画得如此生动。”漫画家、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荣誉顾问郑辛遥介绍,“也正因为如此,三毛广受喜爱,并且永远是大家的朋友。”

  1937年,上海漫画家组成漫画宣传队,张乐平任副领队,走遍沪、浙、赣、皖等地,坚持到胜利。1946年,张乐平以亲身经历和见闻为线索创作长篇连载《三毛从军记》,一刊出就大受欢迎。小小的三毛身穿宽大军服,扛着比人高的步枪。漫画用“小视角”反映大时代,展现战争的残酷和荒谬。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漫画与动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孙绍波表示,今天,“三毛“作品以不同版本再版,不只是经典重现,更是精神的传承。

  “三毛诞生后的90年里,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毛”以儿童的视角见证着时代发展。”上海图书馆中国名人手稿馆原馆长、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黄显功谈到,今天,抗战老兵们已至耄耋、期颐之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漫画里永远年轻的“抗日老兵”三毛,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价值永远不会褪色。

张慰军和小读者交谈

  “父亲常说:画三毛,就是画我们自己。”忆及父亲言行,张慰军感慨地说,“父亲亲眼见到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用画笔告诉我们,‘抗战胜利来之不易。’今天,我也这样告诉孩子们:第一要爱我们的国家,第二要热爱和平。”他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三毛的故事中感受到和平的珍贵,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外公的两个心愿都实现了”

  抗战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批深入人心的优秀反战主题漫画作品。这一时期,丰子恺先生携家人踏上颠沛流离的逃难之路,辗转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地。逃难期间,他以画笔为抗敌武器,创作了多幅题材各异的漫画作品,用生动的画面揭露日军暴行,同情民众的苦难,传递人民的抗争精神。与此同时,他鼓励民众以文字和艺术为号角投身救亡运动,积极参与当地文化团体活动,通过演讲、义卖画作等方式募集资金支援抗战,以文人的坚韧践行着爱国担当。

回顾展部分展品

  上海书展开展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首部《子恺漫画》出版100周年回顾展,复刻多幅丰子恺珍贵漫画、展出多种抗战时期书刊原件、现场体验丰子恺漫画丝网印刷,生动再现丰子恺以笔为戈的抗战历程,深度还原一代艺术大师八年流徙中的文化抗战史诗。

丰子恺外孙、上海丰子恺研究会前理事长宋雪君

  “逃难期间,在运河上,因担心抗日主题的画作被日本人发现,连累到同船的人们,外公把部分画作扔进了运河里。”丰子恺外孙、上海丰子恺研究会前理事长宋雪君告诉记者,他的画将会顺流而东,流到故乡石门镇缘缘堂边的木场桥,在那里生根开花。他愿河中的画一部分化作鱼雷,消灭万恶的日寇;一部分化作美丽的鲜花,装点祖国美丽的江山。如今,他的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宋雪君希望,丰子恺的画作能传递给大小读者精神的力量,“莫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据悉,包括《三毛从军记全集》(珍藏版)和新时代全彩图画故事系列书《三毛流浪记》(彩绘版)在内,本届书展上有一批抗日题材新作与读者见面,包括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等联合打造的《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环画典藏》,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上海抗日战争史》等。

除特别标注外,摄影:刘文婷
轮值编辑:徐瑶君

——摘自2025年8月18日微信公众号《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