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庆龄创办“三毛乐园会”

郑 瑛

 

 

  抗战胜利后, 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继续担任主席。那时,宋庆龄目睹上海无数贫困儿童在苦苦挣扎,她经考虑决定由中福会筹建一些儿童文化福利机构,继而又创办“三毛乐园会”。

  1946年10月,中福会首先在上海胶州路晋元小学内创办儿童图书阅览室,教育家陈鹤琴受邀担任主任,宋庆龄出席开幕式,中外来宾、儿童代表300余人参加。11月6日,宋庆龄在给黄家权的信中提及:“在上海我们忙于创办儿童阅览室,建立儿童健康检查体系和儿童剧院。”

  1947年4月,在儿童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中福会建立第一儿童福利站,它融教育、保健、救济工作为一体,内设识字班、图书馆、保健室和营养站,旨在救助贫困儿童、培育未来新人。宋庆龄很重视对贫困儿童的文化教育,由儿童福利站发动附近中学里的优秀学生担任“小先生”,在课余时间为之扫盲;她也曾多次来到这里,亲自辅导小朋友看书识字。

  不久,中福会又在沪东许昌路通北公园、虹口乍浦路昆山花园,建立第二、第三儿童福利站。宋庆龄在中福会对外宣传画册《上海儿童工作组》卷首语中写道:“我们的三所儿童福利站就成为它们附近居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不管他们遭遇个人的疾病或火灾的祸害,想读书或做一个舞台演员,无论他有怎样的要求,他们知道他们都会从福利站方面得到同情合作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从3个福利站得到免费识字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配给营养品的贫困儿童,陆续达到数万人次。

  随着局势的动荡,中福会原有的海外经济援助大部分被阻断,而难以生存的穷苦孩子却越来越多。鉴于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已成贫困儿童的“代言人”,宋庆龄决定在上海创办“三毛乐园会”,救助苦难流浪儿。

  早在1935年7月,张乐平画的“三毛”就亮相于上海《晨报》星期日增刊《图画晨报》。1947年6月,张乐平受贫困儿童悲惨遭遇触动而创作的《三毛流浪记》系列漫画,开始在上海《大公报》连载,他曾表示“我每天离开自己的屋子走到每一条大街上,我都可以看见我所要创作的人物。他们永远是瘦骨如柴,衣不蔽体”“我发誓让我的画笔永远不停地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朋友们控诉”“我把我对他们的同情、友爱,通过我的画笔付与三毛”。宋庆龄借助“三毛”的形象来推动各界关注贫困儿童,堪称是一个创举。

  1949年1月下旬,宋庆龄托人邀请张乐平一起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为“三毛乐园会”的救助工作筹资。张乐平欣然答应,正在病中的他仅隔数日就拿出初步方案。

  1949年4月4日,“三毛生活展览会”在南京路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4楼开幕。当天,张乐平在上海《大公报》发表《我怎样画三毛的——为“三毛义展”写》,其中说:“我抱歉我的作品还没有成熟,特别是三十张彩色义卖作品,都是在带病中赶画的,但是想起千千万万的三毛们因为孙夫人这一义举而得到实惠,作为三毛作者的我,还会有比这个更快乐的经验么?”宋庆龄拨冗莅临展览会。20余家上海民营广播电台都推出特别节目,用国语、沪语和粤语播出展览会实况;著名话剧演员尹青同情“三毛”,义务担任现场播音员,厅里不时回响着她那极富感染力的声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救‘三毛’!”中福会第三儿童福利站派出几个“小先生”作为“三毛乐园会”志愿者,到这里帮助维持秩序、收门票,请参观者留言。展览会为期6天,每天都热闹非凡。展览会筹得许多经费和物品,可为一大批苦难流浪儿的生活解燃眉之急。展览会圆满结束后,宋庆龄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向张乐平表示感谢,并随赠几罐克宁奶粉和两块绸料;“三毛乐园会”则出版《三毛呼声》小报,继续动员人们救助贫困儿童。

  张乐平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三毛”。而宋庆龄创办“三毛乐园会”,则成为一个感人的佳话。

——摘自2023年2月16日《上海老年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