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无字书大赛中国区负责人谈无字书和大赛背后的故事

 

播客
嘉宾介绍

王韶华

  思路文化创始人及CEO。中意出版文化协会联合创始人,现任协会副会长。2016年起和全球最大少儿书展——博洛尼亚书展合作,把插画界奥斯卡“博洛尼亚插画展”首次带到中国,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影响。2018年起,被聘为“国际无字书大奖”Silent Book Contest评委。

王立军

漫画、绘本策展人,出版人;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宣部“原动力”动漫出版扶持项目评审专家;中宣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评审专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终评评委;全国美展终评评委。

节目内容节选

#1
国际无字书大奖
王韶华

  国际无字书大奖的主办方主要有:博洛尼亚少儿书展、意大利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意大利)、都灵国际图书沙龙、意大利卡尔杜希雅出版社(Carthusia)、国际读书小镇组织(IOB)等。2014年是第一届,国际无字书大奖自创办以来发展迅速,吸引了很多国家的绘本创作者前来投稿。大赛每年10月左右开始征稿,留给创作者一定时间的创作期,第二年的2月左右截止投稿,会在每年博洛尼亚书展开始前结束评选,并在博洛尼亚书展的活动区公布入围奖。之后会进行终评,评选出8到10位最终获奖者,但是会根据每年参赛作品的质量增减获奖人数。入围的作品会在博洛尼亚少儿书展中展出,也会在不同国家进行展览。值得注意的是,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未出版的作品,之前有一位智利的插画师,投稿的是已经出版的作品,很遗憾无法入围。国际无字书大奖的初衷是为了寻找未出版的优秀作品,所以必须是原创且未经出版的作品。

  获奖的作品会由意大利卡尔杜希雅出版社(Carthusia)出版,入围的作品也有机会在意大利出版,卡尔杜希雅出版社拥有优先出版权,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也是由卡尔杜希雅出版社出版的,并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与无字书大奖的缘分
王立军

  我从2013年开始做中国绘本展,2016年的时候,孔院国家汉办找到我们,他们要做文化交流,让文化走出去,我当时建议他们最好用绘本,因为不认识字的孩子看得懂的绘本,外国人也能够看懂,并且中国绘本讲的是中国故事。那一年我们通过评审选出200本绘本,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孔院设置了展台进行集中展示,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国外的书展上集中展出中国绘本。2017年,韶华找我谈了无字书大奖的事情,她希望中国的创作者能够参加,想在国内宣传国际无字书大奖吸引大家参与。我当时建议用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去参赛,因为这本书是无字的,并且有电子版。但是大奖的要求是未出版的作品,我们讨论了很久,虽然这个作品已经出版了,但这个作品有重要意义,《三毛流浪记》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如果能够设置一个特别奖,借此也会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宣传效应,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大奖。最后在韶华的争取下,张乐平先生获得了特别荣誉奖,那一年很多国内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2018年我们开始在国内征集作品,但是无字书大奖的评审规则非常严格,第一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

  九儿老师当时创作了两本无字书,其中就包括《旅程》这本书,两本书创作完成的时间正值新年,没有工厂和出版社能够把画稿排版做成电子文件,于是我带着相机和摄影灯到九儿老师家拍了画稿,并把画稿做成电子文件,在排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旅程》这个作品的画稿比较特别,每一幅画都是长构图,而无字书大奖的要求是方开本,14个对页。虽然这本书因为开本的原因最终没能入选,但是主办方都很喜欢这个作品,曾考虑在意大利出版。

王韶华

  起先国内没有太多人知道无字书大奖,在我成为评委之前,我对这个奖项也没有太多关注。我一直在做版权交流和版权贸易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卡尔杜希雅出版社聊到了无字书,他们邀请我做评委。后来才有了我和立军老师的合作。

  张乐平老师的作品拿去参赛的时候,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做了一个详细的PPT介绍《三毛流浪记》,打动了所有的评委,但是在这之前他们从来没有为已出版的作品授奖,经过商量,他们设置了一个特别荣誉奖。那年在博洛尼亚的展览上,《三毛流浪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而九儿老师的《旅程》最终因为开本的原因没能入选,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他们设置如此严格的开本限制,是从出版的角度考虑,因为获奖作品都会由卡尔杜希雅出版社出版,正方形的开本在他们看来会更美观更方便,经由他们出版的作品,单从视觉上来说确实是成功的。

部分往届中国创作者的入选作品

#3
无字书需要跨越文化的壁垒
王韶华

  无字书对绘者的要求较高,创作者需要不借助任何一门语言把故事讲清楚,而把故事讲明白是最基本的要求。2020年,一名韩国的插画师创作了《星星建筑师》,从孩子的角度看天上的星星。画面中,孩子打开窗户看着窗外一闪一闪的星星,接着出现了一辆工程车,工人们开着工程车到天上捞星星,把那些不太明亮的星星捞起来,放到工厂,经过一条维修的流水线,最后通上电,星星又亮了起来。虽然全篇没有一个字,但是任何国家的孩子或者成人都能够看懂。无字书去掉文字的同时也打破了文化的壁垒,读图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孩子最早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所以在创作无字书的时候,一定要让读者仅仅通过图画就能够理解故事。可能很多时候创作者有一个好故事,但是如果因为读者缺少相应的背景知识,就难以读懂,那么它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无字书作品。

阿甲

  如果图画表达不够清晰,并且没有将背景交代清楚,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无字书比有字书还要难读。无字书一定要能跨越文化的壁垒和障碍,如果需要借助文化的背景来理解作品,就很难在跨文化的场景下,让读者理解书中的故事。

图源自《Star Builders》

#4
如何给孩子读无字书
阿甲

  无字书在某种程度上比有字书更难,不仅在创作上,也体现在阅读上。从无字书的历史来说,大概在60年代之后无字书开始慢慢进入主流图书市场,到了70年代有了《雪人》这样的经典作品,还有90年代的《疯狂星期二》。给孩子讲无字书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和听众——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其次可以尝试简单地描述无字书,但是无字书的画面里往往包含了很多细节,应该先讲什么?想要把所有细节都讲到,会花费很多时间,这个时候讲述者可以适当选择重要的内容,描述一个大概的主线故事的同时,邀请小朋友或者听众一起探索画面里的内容,问他们看到了什么。还有一种方式是带着孩子进入故事,比如故事的主角是一只猫,可以代入猫咪的视角去体会它的感受,当孩子代入故事中的角色之后,他们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甚至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优秀的无字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故事,在因果关系、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上保持开放,不同的人会读到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一起去发现、探索故事,并且最好在读完一遍之后,不断地重读,不断发现新的细节。

黄晓燕

  其实对不识字的孩子来说,所有的书都是无字书,孩子的阅读都是从无字书开始的。另外无字书并不是完全无字,它们有书名有内容梗概。往往是成年人面对无字书会有些“恐惧”,而孩子不会,因为小朋友可以通过读图发现书中的细节,而大人重度依赖文字,所以无字书可能更适合孩子阅读。

——摘自2022年5月29日企鹅号《奇想国童书》